揭秘乾隆皇帝日常: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帝王生活与雍正密旨背后的故事
一、雍正皇帝的密旨与乾隆的成长轨迹
雍正元年八月的一个深夜,干清宫灯火通明。雍正皇帝独自坐在御案前,手握红笔,一笔一划写下改变清朝命运的密旨。这份密旨不同寻常,上面明确写着:“传皇四子弘历。”
雍正皇帝写完密旨后,命人取来一个特制的铜盒。此铜盒呈古铜色,周围刻有龙凤图案,做工精细。雍正皇帝将密旨装入铜盒,命人小心翼翼地藏在干清宫“正明”匾额后面。除了几位近臣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份密旨的存在。
就这样,年仅六岁的弘历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太子生涯。按照满清的规定,皇子必须六岁开始读书。雍正皇帝为弘历精心挑选了一位启蒙老师——傅敏。
福民教导弘历的方法是独特的。每天早上,他都会带着弘历去练习书法。那时,弘历还需要一张高脚椅来面对写字台。付敏一步步教他写字,从最基本的“一”字开始,一笔一笔地批改。日落时分,红利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写满汉字的宣纸。
九岁那年,弘历的课程逐渐变得更加密集。除了每天必须学习的“四书五经”之外,雍正皇帝还专门安排了《资治通鉴》的学习。有一次,弘历读到唐太宗的统治时,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让伏珉很惊讶。
十四岁时,弘历的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雍正帝不仅给他添置了几位新老师,还专门从内阁大臣中挑选了张廷玉亲自授课。张廷玉是当时朝廷重臣,学识渊博。每天休息,张廷玉都会带着一叠奏折来到弘历的书房,一步步教他如何审阅奏折,如何处理政务。
除了武术的学习之外,弘历的武术训练也同样重要。宗室重臣云禄、云熙负责传授他骑射之术。每年秋日,他们都会带着弘历去围场打猎。狩猎不仅是为了锻炼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行军、如何排兵布阵。
雍正皇帝对弘历的教育可谓是用心良苦。他不仅为弘历挑选最好的老师,还经常亲自询问学习情况。每个月底,雍正皇帝都会召见弘历的几位老师,详细询问他的学习进度。有什么不懂的,雍正皇帝都会亲自解释。
慢慢地,弘历的才华和学识日益进步。他不仅精通满文、汉文,而且还擅长书法。他还非常擅长骑射,经常在围场中一箭射中目标。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被雍正皇帝看到并铭记在心。
二、乾隆皇帝的起居规定
每天凌晨三点钟,干清宫的一角就会亮起微弱的灯光。此时,宫中的太监们已经在宫外静静等候。他们手里拿着叠得整整齐齐的朝服,默默地等待着。这些太监都是为皇帝起居服务的太监,而且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三更寒风吹过,太监们却不敢动半步。如果皇上没有按时起床,他们就得轻声提醒:“皇上该起床了。”这个提醒会一直重复,直到皇帝起床。这就是清朝的“按鸡”规定,目的是保证皇帝不会太傲慢。
当乾隆起床后,一套严格的洗涤礼仪就开始了。首先是“清洁面部”。两名全职宫女手持温热的香水,用细棉布为乾隆擦脸。这种香水就是皇家“玉容散”,由数十种名贵药材配制而成。擦拭时,女佣一定要轻柔,不要用力过大。
接下来是“敷脸”步骤。宫女们会拿出一块绣有金丝和龙的手帕,沾上特制的面油,轻轻地敷在乾隆身上。这种面油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太医精心配制的美容圣品。据说可以保持皮肤细腻。
梳理头发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头发必须精心梳理,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专门的“梳发丫鬟”必须用檀香梳子从上到下梳理三遍,然后在头发上涂上香油,最后将头发扎成全式发髻。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
穿着宫廷服装更是有讲究。太监们将朝服一一呈上。从里到外,从内衣到外袍,每件衣服都有固定的穿着顺序。就连绑带子也很有讲究,必须打标准的“金钩结”。穿上朝服后,还需要戴上朝珠。这串珠子由一百零八颗珍珠组成,象征着皇帝的尊严。
到了吃饭的时间,御膳房的太监们就会端上精心准备的饭菜。乾隆的早餐一般有三十六道菜,每一道菜都由御厨精心烹制。但乾隆却不能随意享用这么多菜肴。按照祖规,皇帝每道菜最多只能吃三口。这是为了防止有人通过观察皇帝的饮食喜好来毒害他。
除了“三口”规则外,还有“试毒”规则。每道菜上桌前都要经过太监的检验。这些专门测毒的太监必须在皇帝面前咬一口食物,然后等待一刻钟,确认一切正常后,皇帝才能使用筷子。
用餐时的座位安排也受到严格规定。乾隆独坐在中间,两侧侍立着侍奉太监。一名太监负责上菜,一名太监负责添茶。就连倒茶也很有讲究。茶水不能太满,要留三分之一的空间。这就是所谓的“七分茶”。
从起床到吃完早餐,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矩看似复杂,但都是老祖宗定下的,代代相传,无法改变的。
三、朝廷政务日常生活
早餐后,乾隆就要开始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晨朝。每天卯时(早上五点到七点),文武百官都在干清门外排队等候。这些大臣身着朝服,按等级排列。场面十分壮观。
早朝开始,乾隆身穿明黄色龙袍,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干清门。太监高声唱道:“有事就出府开始演奏;无事就出朝。”这时,有事汇报的官员都会跪前一一汇报。
乾隆时期的早期朝制与康熙、雍正时期略有不同。他规定御会必须在每月的初一、五、十五举行,其他时间则视情况而定。大朝会时,要求六部、九大臣、各地巡抚参加,而小朝会时,则只有京城的重臣参加。
早晨的朝圣通常持续一到两个小时。在此期间,部长们必须按固定顺序报告地方政府事务。例如,工部要通报各地水利工程进展情况,户部要通报各省税收征管情况,兵部要说明边境地区军事部署情况等。
晨朝结束后,乾隆就回到养心殿,开始审阅奏折。清代实行的“一抄两空”制度,要求每份奏疏必须抄三份。一份经皇帝阅览认可,称为“正本”;另外两份分别存放在军机部和内阁,称为“空本”。
乾隆对于批阅奏疏极为认真。他继承了雍正的传统,要求批示的字数必须多于大臣的奏折。每一份奏章通过后,太监们都会用特制的黄绸包裹起来,送至军机处誊写。军机处的大臣们必须认真抄写皇帝的指示,不能漏掉一个字。
在审阅奏折的间隙,乾隆还要会见大臣。这些大臣大多是军部大臣或者六大臣,他们要向皇帝报告一些紧急的政务。有时,乾隆也会召见一些地方官员,询问当地的情况。
每天中午,养心殿外的钟声响起,这意味着上午的政务已经结束。但乾隆不会就此罢休。他必须处理一些特殊的政府事务。例如,审查死刑案件是皇帝的特权,所有死刑案件都必须经过皇帝的终裁。
下午,乾隆会召集大臣到御书房商议事情。此时的讨论比早朝更加随意,大臣们可以与皇帝面对面讨论政务。有时,一个问题可能需要讨论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在处理政务时有一个特殊的习惯。他会让太监把那天处理的一切事情都记录下来,包括他会见了哪些大臣,他审阅了多少奏折,做了什么决定。这些记录被称为“每日笔记”,是了解清朝政治的重要史料。
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一天的政务结束。这个时候,乾隆就会抽出一些时间休息,准备晚饭。但即便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有重要的奏事找上门,他也会第一时间处理。
4、皇帝的文化生活
处理完政务后,乾隆开始了他独特的文化生活。御书房里,太监们已经准备好了书房的四件宝物。乾隆最喜欢的是方砚。这块方砚据说是宋朝的贡品。砚台表面光滑如镜,磨墨时的声音清脆悦耳。
乾隆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尤其擅长行书。每天晚上,他至少练习一个小时的书法。太监们将宣纸一张一张地摊开,乾隆则用墨水写下一张又一张的书法。有一次,乾隆写了一首《临池贴》诗,写完后,发现用了一百张宣纸。
除了书法之外,乾隆还是一位多产的诗人。据统计,他一生创作了近四万首诗。每当有什么灵感时,他就会让太监拿纸笔当场写诗。这些诗大多记录他游历各地的经历,或描写宫廷生活的细节。
一年秋天,乾隆在御花园赏菊时,看见一朵黄色的菊花傲然绽放。他当即命人拿来纸笔,写了一首诗:“不与其他花争,只能晚尝香”。这首诗后来被刻在玉饼上,至今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
乾隆对戏曲也很感兴趣。宫内有专门的梨园,供养着数十名演员。每逢节日,乾隆都会在畅音阁观看戏曲表演。这些剧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中有《笏满床》、《八仙过生日》等祥和喜庆的剧目。
畅饮阁的布局也很有讲究。乾隆宝座位于二楼中间,两侧摆放着各种小吃和茶果。观众席上的演员必须穿着特制的服装来表演,就连化妆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一场戏至少要演两个小时,中间不休息。
乾隆还喜欢鉴赏古玩、字画。御书房陈列着他精心收藏的历朝历代珍贵文物。每件文物上都贴有他亲笔书写的碑文,记载着文物的来历和特点。
有一次,大臣们进贡一幅宋画,名叫《万里河山》。乾隆见到龙颜后大喜,不仅在画上题诗五首,还命人制作了一个镶金檀香盒收藏。这幅画后来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除了室内活动外,乾隆还经常到御花园散步。御花园内种植各种名贵花卉,四季常青。园内还有假山、亭台楼阁,体现了皇家园林的精美。每当花开之时,乾隆都会带着画师到花园里写生,留下许多精美的花卉图。
闲暇之余,乾隆还会召集一些文人雅士到御花园吟诗作画。这些文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翰林学士或著名文人。他们必须按照皇帝指定的题材创作诗文。创作完成后,乾隆会一一查看,并亲自点评。
这样的文化生活一直持续到晚上,直到太监来报告晚饭准备好了。这时,乾隆就会放下笔墨,结束一天的文化娱乐活动。
5. 干清宫夜生活
黄昏降临,干清宫的生活还没有结束。每当酉时(晚上六点到八点),太监总管都会捧着檀香盘恭敬地来到乾隆面前。托盘上整齐地摆放着数十块玉牌,每块玉牌上都刻着一个妃子的名字和住处。这就是清朝著名的“翻牌”制度。
翻牌也有严格的规则。太监应将托盘平放,保持在胸部水平,既不能高于额头,也不能低于腰部。乾隆做出选择后,太监会迅速撤退,并通过专门的传递渠道将皇帝的选择告知宫中所有人。
选定的妃子必须立即开始准备。首先是“沐浴”环节。侍女们会准备一碗特制的香浓汤,温度适宜。沐浴所用香料均为皇家“五香料粉”,由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玫瑰等调配而成。
洗完澡,就到了“梳妆打扮”的时间了。专门的梳妆宫女会仔细地为妃子梳头、化妆。这些粉末是由皇家药房特制的,可以保持皮肤细腻,而且没有刺鼻的气味。妃子还需要手持一粒香丸,是用龙涎香制成的,可以保持口气清新。
打扮妥当后,四名特殊的“抬太监”就会来到妃子的宫殿。他们抬着一辆用丝绸和棉被制成的特制软轿,可以将妃子完全包裹在里面。按照宫规,妃子在软轿里必须保持安静,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抬轿的路线也是固定的。从妃子寝宫到干清宫,必须经过特定的宫殿通道。这些宫殿通道都铺着厚厚的地毯,以消除脚步声。路线上还有专人把守,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
到达干清宫后,贵妃必须先在偏殿等候。这时,会有专门的宫女来整理她的仪容,确保一切都井然有序。妃子接到通知后才能进入正殿。
这期间,干清宫内也在进行着严格的准备工作。太监们会在宫中点燃香炉,使用特制的“宫香”。此香不仅气味淡雅,而且具有舒缓的功效。床上要铺新锦被,更换新枕头。
临近亥时(晚上9点至11点),干清宫内外的灯光逐渐熄灭,只剩下几盏绿色的灯笼。值夜的太监们都会悄悄退到外殿,保持绝对的安静。此时的干清宫才真正进入了夜的寂静。
第二天一早,值班的太监就会准时来到宫外,轻声提醒:“皇上该起床了。”这意味着新的一天即将重新开始。被翻牌的妃嫔们将按原路返回自己的宫殿,开始新的一天。而乾隆则将重新开始他忙碌的帝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