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广西瑶族服饰的文化意蕴与教育价值探析:地方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5-01-19 00:58:36 点击量:

本文文档说明格式:方永素。广西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教育价值[J].天工,2024(4):85-87。

[摘要] 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根据瑶族历史和审美取向而构造的一种服饰。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瑶族服饰是瑶族生活方式和智慧的展示。它们表达了瑶族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分析瑶族服饰的家族传承与工艺制作、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文化交流与国际价值,探究广西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挖掘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开发相应的服饰具有重要意义。本地课程。

[关键词] 瑶族服饰;教育价值;当地课程

【中国分类号】J523.5

[证件识别码] A

[文章编号]2095-7556 (2024) 4-0085-03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他们的发展历史中,没有一种适合本民族语言的通用文字。服饰已成为瑶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瑶族人民把瑶族的历史绣在衣服上,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瑶族服饰不仅仅是一套服装,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一、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价值和精神的区别_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关系_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的关系

在邓启尧看来,“服装及其图案也是前文字民族的重要‘文字’。它们具有与书面文本不同的文化语境和表达方式,可以与古籍、口述历史等形成互文性,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是主流历史之外不容忽视的历史叙事。”广西瑶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历史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探索服饰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展现生活方式与智慧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瑶族人民对自然充满敬畏。受不同居住地的影响,瑶族服饰的风格和细节反映了不同支系的生活方式。瑶族服饰主要有蓝、黑、白三种颜色。蓝色象征天空和大地,黑色代表山峦、森林和水源,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广西上思县花头瑶成人礼仪舞蹈中,刀工服饰图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民族文化独特的象征意义。服饰有二十四节气、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 、人物形象等图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们是对自然、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渴望,对大自然的赐予心存感激。此外,瑶族还善于利用羽毛、贝壳等天然材料制作各种独特的饰品。他们还善于将服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凸显了瑶族服饰的特色。山区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瑶族服饰有着重要影响。羊、鸟、鹿等动物对于瑶族来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也是服饰上常见的图案。将生活中重要的东西绣在服饰上也体现了瑶族的生活方式和智慧。

(2)表达独特的民族审美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在服饰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广西金秀瑶族男女均着“上衣、裤子”。裤子可长可短,均着打底裤,呈现出山地民族的典型特征。瑶族服饰的图案精美细腻,有抽象的几何图形,也有具体的自然场景。这些图案是瑶族妇女手工刺绣的,体现了瑶族妇女的艺术审美和手工技艺。瑶族不同支系有不同的生产方式,以山地农耕和狩猎为主。不同的制作方法产生不同的服装。例如打猎时需要穿长袍、长裤等较厚的衣服,而山地耕作则需要穿短裤、短裤等较轻的衣服。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因素影响着民族审美的形成和发展,其审美价值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民族注重实用性,强调功能和实用价值;有的民族注重实用性,强调实用性。有的则注重形式美,强调视觉享受和艺术价值。每个民族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独特的民族审美。瑶族没有共同的文字,因此服饰成为瑶族表达民族审美的载体。

(三)民族团结和认同的象征

瑶族服饰作为瑶族独特的文化代表,体现了瑶族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第85页末,续第86页)。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着装要求,如土瑶族的婚礼、盘王节、瑶族婚宴的习俗节日等。人们会穿着特定的服装,这不仅体现了节日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显示了瑶族的民族性。凝聚力和民族认同。在重要节日穿着独特的民族服饰,充分体现了瑶族对本民族的认同。在瑶族社会,服饰也是身份、地位和婚姻状况的象征。通过穿着特定的服装,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表达对祖先、传统、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保护​​和传承瑶族服饰文化,不仅保护了瑶族文化遗产,而且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

二、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

瑶族服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发掘其教育价值对于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十分重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

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关系_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的关系_价值和精神的区别

(1)家庭教育:家族传承、手工艺制作

由于瑶族支系众多、分布广泛,其民族服饰特点和地域特色较为鲜明。以广西大坂窑为例。大板瑶服饰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后,虽然大板瑶人对大板瑶服饰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也增强了传承大板瑶服饰的能力。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大板瑶服饰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达班瑶服饰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板瑶服饰传统技艺的丧失体现在生产材料、生产工具、制作工艺的变化上。瑶族不同支系的服饰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传承本民族服饰的技艺,从小在家庭氛围中体验本民族服饰的制作过程,就能了解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更好地促进瑶族服饰技艺的传承。此外,瑶族服饰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通过学习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中小学开设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选修课,开展民族体育活动”。依托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符合地域、民族特色的地方德育课程和校本德育课程。教育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教育,个人可以得到系统的发展。瑶族服饰的显着特点是其所蕴含的审美和人文内涵。通过学校系统,开展瑶族服饰综合教学,帮助学生培养独特的审美能力,培养优秀的人文素质。瑶族服饰色彩丰富,红、黄、蓝等色调明亮鲜艳,赋予服饰活力和复杂的元素。鲜艳的色彩、简洁的线条、独特的花纹图案是瑶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学校教育是对瑶族服饰的更高层次的传承和教育。通过探究服饰的美感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此外,瑶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学习瑶族服饰的设计思想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勇于尝试新思想、新形式,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社会教育:文化交流与国际价值

郭沫若先生认为:“古代服饰是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很多,可以深入研究,在这里可以考察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以及各兄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民族的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一目了然,是极好的史料。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民族精神、情感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了解瑶族服饰的人并不多。广西虽然是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但各民族大多对本民族的服饰只了解一点,而对其他民族的服饰则有部分了解,可能连其他民族的服饰都没见过。外貌。在社会上形成宣传教育氛围,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生发展。比如,举办民族服饰展览不仅可以在国内举办,还可以在国际活动中展示,让民族服饰文化登上国际舞台,提高国际知名度,体现国际价值。通过民族服饰的展示和交流,可以拉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三、当地瑶族服饰课程开发分析

通过思考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发现瑶族服饰具有重要的课程开发价值。因此,开展瑶族服饰本土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挖掘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

民族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继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地方课程的开发不仅仅只是文化本身的传承,更注重传承过程中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意义。其中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 86 页完,续第 87 页)

深入挖掘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必须发挥各方在瑶族服饰传承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学校、媒体等渠道,提高人们对瑶族服饰的认识和了解,将瑶族服饰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特别是艺术、历史、文化等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活动、图案寓意、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组织学生参加瑶族服饰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另一方面,培养师资。加强教师培训教育,提高教师对瑶族服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教师将瑶族服饰文化融入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发教材等基于瑶族服饰文化的特色教学资源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瑶族服饰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瑶族服饰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瑶族各支系的服饰各具特色。课程设计要因地制宜,开发地方课程要突出地方特色,这也是地方课程的特色。

1.了解当地文化特色

在将瑶族服饰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以及当地人的审美观念、生活习惯、传统习俗等,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依据。

2. 利用本地人才

每个民族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氏族首领或对本民族服饰有深入研究的传承人。邀请族长或传承人作为课程开发的指导。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能够凸显瑶族民族特色,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体验,可以充分了解瑶族的文化体系。

3、创新瑶族服饰设计理念

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该为了传承而传承。其中一定程度的创新有助于大众更好地接受和喜欢,但创新并不是一味地抛弃一切,而是在保留瑶族服饰文化精髓的同时加入新的元素,可以将现代审美与时尚潮流结合起来,推动创新设计。

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关系_价值和精神的区别_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的关系

(三)课程建设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

地方课程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是其重要特征。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只有真正实践,才能深刻领会其内涵。课程建设中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合理规划时间。在课程设计中,要合理规划各个环节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时间安排。如果学生对一些瑶族服饰知识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给予帮助。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可以安排调查、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应用程序以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反馈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它还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发表意见。总之,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的课程建设是当地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学习是传承瑶族服饰文化的重要内容。

4. 结论

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服饰上记录历史是瑶族人民智慧的体现。瑶族服饰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蕴含着瑶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要关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服饰文化,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开发,积极探索和开发本土少数民族课程,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搭建文化桥梁。我们要放眼未来,不仅要充分发挥民族服饰的教育价值,还要挖掘民族地区的其他教育资源,为教育贡献民族智慧。

参考:

[1] 邓启耀.民族服饰、传说、史籍的叙述与概括[J].文化遗产,2019(6):9-20。

[2] 张毅,孟庆凯.广西瑶族舞蹈服饰的文化意蕴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4):70-75。

[3] 范苗苗,梁汉昌.锦绣瑶服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6): 2, 165-166.

[4]于士杰,梁汉昌.瑶族服饰[J].民族艺术,2020(1):113-116。

[5]龙晓玲.方城洞大板瑶服饰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3。

[6] 沉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第87页完)

关于作者:

方永素(2001—),女,汉族,广西屏南人,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系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