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国际美食荟·第二届丝路美食文化节开幕,12道丝路美食推介菜及餐厅名单公布
丝路美食风光快闪市场上,展出了来自多个国家的百余种香料、瓷器、茶叶、酒类、肉制品等特产。新京报记者 李牧一 摄
12道菜肴入选首批“丝路美食·推荐菜品”
北京烹饪协会负责人表示,组委会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代表性菜品,充分考虑、综合行业专家的意见,参考美团、大众点评的数据进行推荐首批向消费者推出“丝路美食·推荐”。蔬菜”。
首批“丝路美食·推荐菜品”共有12道菜肴,包括国宴菜单上常出现的北京烤鸭、口感滑爽的长安凉皮、兰州牛肉面等各类品类。毛杏、韭叶、又大又宽,全凭客人的喜好。意大利披萨有薄皮披萨、厚皮披萨和各种卷边披萨。红亮酸酸的俄罗斯红白菜汤和泰国冬阴功汤分别代表了传统的东欧口味和麻辣的东南亚口味。还有入选第一批“丝路美食·推荐菜品”的新疆大盘鸡、土耳其传统番茄红烧牛腩、阿塞拜疆手工米饭、希腊酸奶、哈马尔坎烤肉、土耳其无花果面包等”。
烤鸭、凉皮、披萨等12道菜肴入选首批“丝路美食·推荐菜品”。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首批12家“丝路美食·推荐餐厅”从国内外角度推荐了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可以品尝到的特色风味餐厅。这些餐厅在食材、烹饪手法、餐饮器具、就餐环境、饮食习俗礼仪、饮食理念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国际文化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哈马尔汗工体店、北京新疆大厦、北京飞天大厦、老西安酒家(新街口南街店)、西MCA(月坛北街店)、安妮意大利餐厅(阳光100店)、老井俄式餐厅、ALAMEEN阿拉伯餐厅(三里屯店)、福楼餐厅、西庭土耳其十二餐厅(新源里店)、三色莲印度餐厅、暹罗泰餐厅(鑫源西丽店)入选,将成为消费者品尝丝路美食的路线指南。
同时,共向22位全国知名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代表、中外名厨发出“丝路美食文化推广大使”邀请。新京报记者获悉,丝路美食文化节将持续至7月底,期间大众点评APP将开设“丝路美食推介区”。北京用户可以打开大众点评App,搜索“丝路美食”,即可查看点亮地图的丝路美食推荐。此外,活动还将组织媒体代表、美食专家参观丝路美食推介餐厅,组织国际友人和消费者代表参观北京老字号餐厅,在北京享用国际美食晚宴。
“丝绸之路”成为美食“关键词”
丝绸之路美食文化节开幕式上,除了展示拉面、手工煮饭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外,20多个摊位还汇聚了“丝路美食风光快闪市场”来自中国、朝鲜、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等国家的人士。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地区“丝绸之路”相关关键词活跃搜索量突破250万次,同比增长791.5%,尤受青睐30-35岁用户。北京烤鸭、新疆鸡肉、牛肉面是最受欢迎的丝路美食TOP3。 24%的丝路美食餐厅位于朝阳区,其次是东城区。望京、王府井/东单、三里屯/工体已成为丝路美食餐厅最集中的商圈。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名誉院士胡振华教授表示,在明代《丝绸之路风景图》上,有220多个奇幻、神秘的景观。地方。各国的招牌美食、特色美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跨越千山万水直达中国人民的餐桌。 “丝路美食文化节将推动北京国际化、促进市民消费,在全国也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美食文化,扩大友好交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机遇和地区的饮食文化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丝路饮食文化发展基地”项目揭牌
本届丝路美食文化节由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北京西域MCA餐饮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哈马尔坎餐饮公司、美团点评承办。得到了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的支持,燕京啤酒集团等单位的支持。活动现场,哈玛肯、翠花楼等企业进一步为北京国际美食之都建设贡献力量,共同推动北京首家餐饮店开业、中餐海外拓展、中餐美食共创发展。丝路美食,以及餐饮人才的交流与培训。今后继续开展北京餐饮与国际餐饮的交流与合作是我们的意愿。
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哈马尔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并揭牌的“丝路美食文化发展基地”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将对丝路美食文化的历史沿革和传承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探索和实践丝路美食,助力北京建设国际美食之都。西部马华集团董事长马华表示:“西部马华集团现已发展成为西部马华牛肉面、哈马尔罕丝路食品国际会馆、阿里江丝路美食等六大品牌矩阵。线上平台推广丝路美食,促进消费者了解、走进店内品尝丝路味道、体验丝路文化。”
北京烹饪协会会长运成表示,多方合作将有力推动品牌餐饮首店引进,服务北京餐饮业国际化发展。通过活动,宣传对北京餐饮业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将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食材引入北京,丰富北京餐饮市场。 “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强大的消费市场。在北京这个汇聚全球风味的国际美食之都,你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饮食特点和烹饪技艺。通过此次活动,将是进一步提升北京的机会。”北京的消费环境和服务品质吸引更多国际友人前来体验。”
新京报记者 王平
王琳编辑
刘军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