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宁顶雪贡糕:从年节赠品到日常消费品的转变与石牌镇的历史渊源
春节前夕,安徽省怀宁县鼎雪食品有限公司门前每天都停满了汽车。从车辆牌照来看,有一些来自安庆,一些来自合肥,还有很多来自外省市。每个人都在急于出名。顶级雪祭蛋糕来了。
鼎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作胜对于“春节时间”提前进入一点也不意外:“时代变了,鼎雪贡糕已经从新年礼物变成了日常消费品过去,顶雪贡糕已经成为日常消费产品,很多贡糕生产作坊和厂家只在春节前生产,随着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许多已转为全年生产。”
定雪贡糕最早的产地是具有民族戏曲文化的小镇怀宁县石牌镇。石牌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地处皖河流域,这里盛产定雪贡糕所需的各种原料。 2002年,怀宁县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定雪贡饼的主产区也随之迁移。即便如此,在石牌镇原有的老街上,仍然有一群老工匠坚守着定雪贡糕20余种传统工艺的辉煌,陪伴着老街与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每天都在西方。
其“薄如纸,捻如牌,白如雪,燃如烛”,“色如山顶白雪”,故名“定雪贡糕”。相传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任蜀州刺史,蜀州与怀宁县毗邻。一日,王安石漫游天柱山。当他即将下山时,他被“天柱晴雪”迷住了。这时,怀宁的一位工匠很欣赏王安石的名声,送来了一些糕点,并请他说出这些糕点的名称。王安石随手拿起一块,闻到香味,咬了一口,味道鲜美。色、香、味俱佳。看着手里那白如山顶雪的糕,王安石脱口而出:“太神奇了,太棒了,真是‘定雪’啊。”从此,“鼎雪”之名就流传开来。后来,王安石卸任回京时,怀宁人民又送给他一担“鼎雪糕”。王安石献给神宗皇帝。宋神宗品尝后大为高兴,赐名“鼎雪糕”为“贡糕”。
据《怀宁县志》(1916年版)记载,到明清时期,怀宁贡糕成为安徽民间特产。清光绪元年,盛子源在石牌亭子街开设了“盛天昌”南北杂货店。其中规模最大的糕点店。他聘请著名糕点师尹卫兵,利用原辅料和其他辅料,提高了怀宁贡糕的品质。更上一层楼,有“将天长饼片卷成筒,点燃抽水烟”的美誉。
定雪宫糕以其选料考究而闻名。定雪贡糕以当地上等的三寸糯米为原料,辅以白糖、香油、橘饼、桂花、核桃仁、红绿丝等。精选的糯米经过浸泡、炒制、磨碎后制成。放入专用原料池陈化3个月以上。 “定雪贡糕最神秘的地方就是糖的加工,软化后的白糖酸甜可口,与其他原料混合后,风味独特。”吴作胜说,它与直接添加糖粉的糕点不同。定雪贡糕中的糖虽然加工起来比较麻烦,但是可以让贡糕甜而不腻。
1985年、1989年,鼎雪贡糕荣获原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还被收录在《中国名优食品百科全书》中。近年来,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荣获“江淮老字号”、“安徽省著名旅游产品”、“安徽必买旅游产品(特色旅游)”等荣誉称号。产品)”。
图为市民购买贡糕。黄国华 摄
在怀宁,贡糕是老百姓熟悉的传统小吃。不仅因为它的美味,还因为它美好的寓意。 “布布糕(高)升”、“彩糕(高)八斗”……凡是搬新房、过年、过生日等喜事,客人都会送上一两块贡糕,以表达自己的心意。祝福。 “没有‘蛋糕’来来去去,总感觉失去了一点气氛。”石怀远奶奶是一位非常讲究的市民,也是贡糕的忠实粉丝。她喜欢吃东西,也喜欢送人,家里总是备有一些。何友苗在高河镇经营一家西铺。以前西铺不卖贡饼,但总有顾客索要定雪贡饼。引进后,西浦的生意有了很大的起色。
2010年,定雪贡糕成功入选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顶雪贡糕不仅成为一方美食的代表,还壮大了怀宁一批生产企业。怀宁县有贡饼生产企业近110家,年产量3000余吨,直接从业人员2000余人,带动糯米、芝麻等种植户近万人。年产值超亿元,产品销售覆盖安徽省及周边地区。在十几个省市,许多产品还销往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