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的自然观与佛性: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
春妮以温和、柔和的方式观察自己,用质朴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自然观”,并以此来平衡内心的质朴、宁静与外部世界的变化、浮躁。她原本不信仰佛教,但接触到唐代佛经后,她开始抄写经文。这或许就是她亲近“佛性”的原因。这种自然而然的“佛性”驱使她用地道的正式语言表达对自由状态的向往。
——华军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
古琴、纸墨、屏风……
喧闹的大城市,
沉春妮的工作室里有一个安静舒适的角落。
对比如此强烈。
喧嚣之中,宁静之中,
春妮有一颗睿智敏感的心,
她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不急功近利。
独自一人,享受孤独。
在她看来,回归本心
这就是专注绘画的状态。
只要心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人都会心平气和。
沉春妮工作室一角
第一次看到沉春妮的画,是在“簪花探春——当代青年水墨四人联展”的展览上。展出的画作中的人物,有的眼神低垂,有的安静忧郁,有的略显悲伤。它们都与花草鱼鸟共存,以真诚、质朴、纯粹的力量深入人们的内心。
----------迁徙/绢本设色27×51cm,2018--------
“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并不是你想要的。”
3岁拿起画笔开始涂鸦,10岁就举办了自己的个展。 “如果你问我如果不画画我会做什么,我真的无法回答。”回忆童年,沉春妮说,绘画是她最好的朋友,她从小就伴随着绘画长大。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就是人生的幸运。一路走来,沉春妮觉得每一位老师都是人生高尚的人。绘画启蒙时的两位导师,以及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的日子……
“当时的班主任很严格,要求我们一有时间就画很多草图,以免浪费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沉春妮说,她扎实的基本功都是那段时间的功劳。
-------云系列/金纸镜38×38cm,2016年--
凭借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全国第六名的好成绩,沉春妮顺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沉春妮在一所初中担任美术老师。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沉春妮却觉得这种日复一日能看到结局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她毅然辞职了。 ,打算继续他的教育道路。
“画笔确实是连接指尖、连接心脏的。”
申春妮的考研之路并不顺利。她的英语多次不及格。这或许就是上天给沉春妮布置的作业。她希望自己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
她说,画笔真的是连接指尖、连接心灵的。在江干区文化中心工作后,沉春妮有五六年没有碰过画笔。那段时间我的内心状态非常不好。我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我的幸福是肤浅的,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但那次经历也告诉她,目标就在最后。如果你立刻实现了,那就是命运。但如果你没有实现,你就必须更加努力,因为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进步,会让你更接近目标。
“现在想来,那五六年并不觉得浪费,因为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真正需要什么。对于个人来说,体验绘画所能带来的满足感,才是更重要的。”比什么都重要。”沉春妮说道。
有了稳定的工作,有可爱的小女儿,还有恩爱的夫妻,沉春妮在那个阶段已经拥有了别人眼中所谓的完美生活,但沉春妮的读研梦想一直都在。
2015年,本科毕业13年后,她终于如愿以偿考入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综合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华军。
陈春妮和她的导师华军
华君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把她从传统的束缚中拉了出来。 “华军教授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也是我读研究生两年来最大的收获。”
沉春妮说自己一直是工笔画家,但华君建议她毕业作品挑战水墨画。
沉春妮的毕业作品
树的沉默/纸本水墨232×123cm
指导老师:华军
“中间有几次画不下去了,想回去画画。老师一直鼓励我,说要相信自己,相信老师。毕业后,我可以尝试任何可能。”在美院,师生关系普遍比较清晰,但华军老师指导下的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视觉呈现。只要他看到学生的可能性,他就会坚持让学生前进。
华军教授和学生们
“绘画是一种自我对话和修行”
精致友善的邻家妹妹、女性题材的写意画作、耐人寻味的人物……当你走进画家沉春妮和她的作品时,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也在走进女性的内心世界,读到的,是创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有人说只有女性才能画女性题材的画。于是她用女性的柔情来描绘生活的柔情。
----------青绿/金纸本色38×38cm,2017------
“在每个时期,绘画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自我对话和修行。”在沉春妮的工作室里,小编发现她的创作全部以女性为题材,而且每个阶段的绘画风格都有所变化。它很大,生动地反映了一个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的变化。
-------月下系列/金纸镜38×38cm,2015年--
-------月下系列/金纸镜38×38cm,2015年--
孩子出生前,沉春妮就喜欢塑造清纯美丽的少女形象,凸显年轻女性的心灵美、气质美、形体美,构建一个美丽清纯的女性世界,实现自己美好的审美理想。
--------愿你永远活着/纸本36×45cm,2005年--
-------城市花园/纸200×176cm,2014--------
女儿出生后,她开始以女儿为题材创作儿童题材。她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她与世界最亲密的联系。
-------花儿/金纸镜38×38cm,2015--
-------小别离/金纸镜38×38cm,2015--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所以我萌生了创作儿童画的想法。”沉春妮表示,妈妈对孩子的观察比较敏感,能够发现孩子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比如一个简单的动作中手指、脚趾的动作。是什么样子,孩子的睡姿等等,这些细节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原始素材。
-------棉花糖/纸138×69cm,2013--------
过去一年的主题,用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充满了“禅”和“佛性”。
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经历让她认识到绘画不再只是用来表现事物的外在形状,还必须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甚至某些情绪。复杂的、瞬间的、潜意识的情绪。色彩和构图不再是画家的目的,而是手段。
-------空辰/绢本设色 27×51cm,2018--------
“很多人说我前期创作的华丽女性作品拿到市场上销售会得到很好的市场反响,但我还是想画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沉春妮说,最初她自己画画的时候,太注重技法和描写,但现在我想更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观者能够与画面进行交流和对话。
--------隐秋/绢本设色27×51cm,2018--------
站在她的最新作品前,时间仿佛静止了,心平静如水。她的禅宗人物画,直白简洁,色彩淡雅,充满禅意。这也是她多年来坚持艺术道路的必然结果。
沉春妮不仅是一位画家,现在还喜欢弹古琴。她说画画后最大的放松就是弹古琴。如今,弹古琴已经成为她治愈自己的最好方式。
“每个画家在绘画时无疑都会遇到瓶颈期,每当我心里有自己是否还适合画画的想法时,古琴就成了我负面情绪最好的宣泄口,让我暂时摆脱了绘画的困境。和平与安静。”
古琴的旋律与绘画的语言相同。人的情感一旦被古琴的声音激活,就会感受到世界的广阔,就像进入禅境一样,总是给人带来许多感悟。
文/陈露曼
图/胡恩华、钟慧
沉春妮
1980年4月出生,1999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画专业。 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荣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工作于江干区文化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级人物研究班特聘教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政协诗词之友会员、书画学会会员、浙江开明画院副秘书长。
【获奖参展状况】
2018年作品《雨后》入选浙江省第十八届女花鸟画家作品展《店庆英花盛世文化运动》
2017年书法作品参加2017首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精英展并获得提名奖。 2017年,作品《长征路上》参加浙江省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魂颂”书画展。
2017年,作品《云上》参加第五届视觉艺术展。
2017年,美术作品《那时花开》入选“抒情书画·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杭州市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
2017年,艺术作品《晨雾》入选“西湖·六月中旬·庆祝十九大”杭州市美展。
2016年10月入选杭州市文联第六批青年文学艺术人才。
2016年9月作品《远方的梦》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万年浦江”全国国画花鸟展
2015年9月,作品《回声》荣获浙江省视觉艺术创作团体优秀作品金奖。
2015年1月书法作品参加首届杭州书法艺术展
2013年8月,作品《白蛇传》荣获省文化中心业务干部才艺大赛金奖
2013年11月作品《休息》获“生态浙江”省级优秀书画展银奖
2013年9月作品《城市花园》获浙江省第三届视觉大展铜奖
2011年8月作品《东方欲望》获浙江省第二届视觉展优秀奖
2011年8月,作品《飘香春光》获浙江省第十四届女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