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设计上海:中国品牌与国际大牌同台竞技,探索2016设计趋势与年轻品牌机遇
▲第三届“设计上海”当代设计馆现场
近两年,“设计上海”吸引了Cassina、Vitra、Moroso、Magis、HAY、Seletti等国际品牌参展,被誉为中国最高品质的设计博览会。展会上数以千计的“明星”展品成为家具设计行业的“风向标”。 3月9日上午,第三届“设计上海”回到上海展览中心。展会吸引了300多家品牌参展,1000余款新品同步发布。值得一提的是,超过一半的品牌来自中国,约1/2的中国品牌是首次参展。这意味着约50个中国品牌将首次与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技。我们不禁要问,2016年的设计趋势是什么?年轻的设计品牌如何为成功做好准备,“设计上海”又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机遇?
▲维特拉展区的三层展架上摆放着数十把椅子
▲HAY展区
“设计上海”的国际趋势
与往届“设计上海”一样,本次展览依然由当代设计馆、经典设计馆和限量版设计馆组成。其中,当代设计馆重点展示现代家具产品和办公用品的新设计,是三大场馆中的核心展区之一。往年,Cassina、Vitra、Moroso、Magis、HAY、Seletti等国际品牌占据了上海展览中心标志性的拱形天花板区域,是整个展会的主要亮点。
▲HAY品牌推出Ronan & Erwan Bouroullec兄弟推出的Palissade系列
▲法国品牌IBRIDE推出了一款渐变色的“Manta”椅子,扶手微微凸起,呈蝙蝠翼形状。
今年,各大品牌都竞相推出自己的最新力作。以最常用的椅子为例,连续三年参加展会的丹麦品牌HAY推出了由Bouroullec兄弟设计的户外家具Palissade。 Palissade 在法语中是“栅栏”的意思。该系列的桌子、长凳、沙发均采用细长的镂空设计,在直射光下可以看到椅子的倒影。庆祝成立20周年的法国品牌IBRIDE推出了一款渐变色的“Manta”椅子。椅子微微凸起的扶手呈蝙蝠翅膀的形状,流线型的设计就像蝠鲼张开身体快速游走。连续两年参展的Vitra带来了一个“椅子的世界”:在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所有展墙都被几个三层的白色储物架所取代,其中有数十个展架上摆放着古典、现代、坚固的椅子,最高的椅子放置在3米高的地方,其中包括《tip ton》,这是一件不完全接触地面、与地面成9度角的作品。这地平线、贝尔维尔,有着经典的弧线,但线条简洁明快。
对于椅子的设计趋势,Vitra和HAY的品牌领导者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一椅多用。 Vitra亚洲及中东区总经理告诉雅昌艺术网:“如今,办公日用品与传统室内家具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清晰,同样的三人座沙发可以走出家门,走进办公室” ;而且同一张椅子既可以用作餐厅,也可以用作书房。”同样,HAY品牌经理以Palissade为例向记者证明一椅多用的可行性“橄榄绿的Palissade通常放置在户外或阳台上,但纯白色的款式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在室内。”
▲Foscarini展区现场
▲Tartan的手工吹制玻璃吊灯,通体有纵横交错的直线图案,凸显苏格兰风格。
▲佐藤大设计的水母灯
此外,照明趋势围绕着 LED 灯革命展开。灯饰品牌Foscarini在入口处设置了一条渐变红色的管状隧道,酷似京都的千鸟居。不同材质的灯具在隧道左右两侧轻轻闪烁。例如佐藤大设计的灯,采用日本传统和纸制成,设计上窄下宽,形似水母; Tartan的手工吹制玻璃吊灯通体有纵横交错的直线图案,凸显苏格兰风格。该品牌负责人表示:“光线越亮越好,如今的LED灯已经逐渐解决了冷光的问题,变得更加柔和,更加贴近女性。”
▲塞莱蒂展区为中国定制的200盏金猴灯
▲天鹅形床头柜(粉色款)带LED灯头和USB充电插座售价8888元
超过两家参展商表示,前几年在国内流行的“小清新”、“性冷淡”风格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有故事、有趣味的设计更受欢迎。例如,意大利品牌SELETTI为中国定制了200盏金猴灯。所有金丝猴都拟人化地拿着手电筒。为了准确描绘每只猴子,设计师前往真实场景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彭浩翔订购了一款天鹅形状的床头柜,价格8888元,配有LED灯头和USB充电插座。床头柜上的天鹅形象取自朱诺神庙的雕塑。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趣甚至离谱的家具,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购买‘有趣’设计的小配件。”品牌经纪人Vivian告诉雅昌艺术网,“从颜色上来说,马卡龙色和一些深浅的灰色是最受欢迎的。”
▲木植工坊展区场景
新兴设计师的试验场
在当代馆区域,国内品牌大多位于二楼两翼,展位面积从8、9平方米到30平方米不等。在有限的空间内,不少国产品牌以不同的风格传达“中国元素”。以实木家具品牌为例,来自杭州的木植工坊带来了“睡眠茶几”、“无边柜”、“砚台系列”以及纯软套三人沙发。上述产品首次在木结构中添加大理石,是品牌探索新材料的第一批产品。景观文化也应用于文具和物品中。出乎意料的设计带来的“微景观”,因其起伏的表面酷似风景而得名。每把文具尺都需要经过红木和树脂浸泡、干燥和抛光,最后达到1.5毫米的厚度。首次展出的“飞行物”展示了看起来像雕塑的瓷陶杯。这款名为“十舟”的茶壶以船的造型为灵感,采用壶嘴与壶身一体设计的形式,将茶水融为一体。漏水处内置了茶叶屏障,ID作品则用水中的小船象征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微景观”系列的意外设计
▲MeetKnits遇见“Yesterday”针织复古椅
除了中国元素之外,一些国产品牌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新锐品牌YUUE展示了一套带有黑白支架的平衡灯具。整套灯具由细长的支架和包裹灯泡的灯罩组成。主要部件由不锈钢管和大理石制成,重约8克。简约的外观下,设计师注重实用性。他从跷跷板中获得灵感。 “升起”时灯自动亮起,“垂下”时自动熄灭。首次参展的品牌智宇将针织面料用于鞋类、箱包、座椅等领域,改变了针织面料仅用于服装的习惯。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品牌来说,“设计上海”不仅是一个产品发布平台,更是他们积累参展经验的平台。据部分展商介绍,二楼展区的展商基本在8号进场布展。 “我们的大部分产品都可以在现场组装,但也有少数产品的零件很大,需要三个人一起抬起。”木植工作室赵雷告诉雅昌艺术网。
“昨天真是走钢丝,直到晚上7点多卡车才到。”上海品牌智印负责人Lily感叹,“今天早上我们还在准备布展。”据在场工作人员介绍,8日晚5点,展览准备工作正式清场后,如果想推迟布展,需要额外缴纳费用,每件以千元计算。小时。
“我们还有一项工作需要尽快完成。”明暗设计创始人钱晓坤3月初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一般工厂师傅要到正月二十才回来,我们理解,不会催促。” ”他说。
▲明暗设计的开壳柜
本土设计师品牌的创业浪潮
设计师担心产品对展览布局的影响是可以理解的。绝大多数品牌认为“设计上海”是国内最重要的一站。短短两年时间,“设计上海”就吸引了数百家国内品牌参展,这说明国内设计品牌的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一组数据或许可以体现设计热度的高涨趋势:近五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保持年均13.7%的增速,2015年行业总收入达到6226亿元。其中,室内装饰行业预计未来五年保持8.3%的年均增速,全行业收入可达9258亿元。如今,中国大陆的室内设计师队伍已发展到60万人。
▲木植工坊睡莲茶几、小腰挂
木植工作室创始人赵雷石就是这60万人中的一员。 2010年,“不想受甲方项目限制”的赵雷辞去了建筑师的工作,用四年多积攒的10万元开始研究木结构。尽管当时的他“对木材了解不多”,但制作实木家具是他明确的目标,因为“木材是最容易入手的,大家都用过”。一年半的时间,赵雷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木材知识。从网上下载的《家具结构拆解图》和《家具组成图》是他最喜欢研究的部分。长期的线上互动也让他萌生了网络销售的想法。理念——低成本、高效率、能够一对一解决消费者问题。于是,他和女友一起完成了设计、工厂打样、校对、生产、成品、开店。直到2012年,赵雷的工作室来了一位新成员。他不是设计师,而是淘宝客服。 “当时产品已经上线半年了,需要更系统地进行线上发货、收获和推广。”在解释招人意向时,赵雷表示,木之工坊区别于其他设计师品牌的主要特点是互联网与品牌一体化管理。从2012年至今,该品牌的基地从最初的6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600平方米,但从未离开过工业园区。 “因为我们的设计师办公室、工厂和仓库总是在一起,”他说。
与赵雷相比,钱晓坤的创业经历更为丰富。十年前,热爱电影的钱晓坤是纪录片频道的媒体人。 2010年后,他在静安别墅开了一家咖啡馆,定期播放电影;次年,他与合伙人在上海图书馆开设了一家知名私人书店——2666图书馆。 2012年,从未涉足设计的钱晓坤和广告高管李升创立了光与暗设计。
▲明暗设计展区场景
“我和胖胖(李升)的装修要求很有创意。”在创业之前,钱小坤和李胜分别在装修自己的房子,却找不到合适的家具。因此,他经常和李胜一起寻找旧家具,尤其喜欢民国的ART DECO家具。 “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做呢?”一日,李生问道。钱晓坤说,李升“从小学就开始画画,对雕塑比较感兴趣,充满艺术想象力”。于是两人开始尝试实木家具。最初的产品是1.5米长的茶几、贝壳柜和五层多功能柜。据他介绍,每件作品都“隐藏着一个谜团”:多斗柜的抽屉采用等比例放大的传统牛角;弧形茶几的表面必须有“16岁少女肌肤”的触感; “最畅销的”好“柜子的线条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因为从上面看显得“臃肿”。不过,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受欢迎。一款售价近万元的真皮沙发,扶手采用缅甸柚木,还有美国黑胡桃木的底座和支架,“卖得不好。”“没关系,我们自己坐吧。”钱晓坤说。
“我们开始创业只是因为我们喜欢它,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它会达到多高。”钱晓坤说道。今年,他获得了一个国际品牌的代理权。整个4月,他都会先去法国“玩一玩”,然后再去米兰家具周“看看情况”。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将自己的明暗设计推向海外。 “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技术都是‘愚蠢的方法’,但欧洲已经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可以分解木材的‘DNA’并重新排列它以达到所需的曲率。”钱晓坤感叹道。
▲第三届“设计上海”限量版设计馆现场
“设计上海”给本土设计带来了什么?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设计上海’,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中国客人的需求和审美偏好。”一年前,首次来到“设计上海”的Vitra负责人告诉雅昌艺术网,他们的重点不是“卖什么”,而是“Branding”(品牌推广)。
“去年我们改进了产品设计,今年我们利用展会寻找合适的经销商。”一年后,首次参加展会的知鱼创始人Kathy说道。事实上,绝大多数首次参展的品牌都回答了与去年Vitra几乎相同的关于“期望”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随着“设计上海”在业界的声誉不断升温,它能为前来参观的中国设计师品牌带来什么?
“实际销量并没有起到很大的效果,但是品牌宣传做得很好,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们。”钱晓坤摇了摇手机,表示某媒体将鸣莎评为国内十大设计师品牌之一。
“现场反响很好,与淘宝店相比,现场订单量还是很小。我们99%的顾客都来自线上。”赵雷说道。
“其实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中国消费者逐渐了解这个品牌,欣赏到美丽的家居饰品。”品牌机构负责人Vivian告诉雅昌艺术网。
博览会作为反映市场动向的主要窗口,可以在短时间内预测当前的供需状况。除了价格之外,设计背后所体现的设计风格、品质、功能、舒适度、生活习惯等都是决定买家是否愿意投资的因素。
“国内的设计品牌在不断完善,消费者对设计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但这需要一些时间。”梁伟以一把欧洲椅子为例,“这把椅子并不是全实木的,椅背上有一块木板,这是欧洲引以自豪的事情,因为它灵活地利用了不同的材料特性,但经过它是在中国重新制造的,我们在这里感到自豪的正是对原椅子的改进。”梁维道.出现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审美差异,还有国际展览可能面临的市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