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全面解析

发布时间:2025-01-23 00:18:01 点击量: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立足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系统地开展现代化研究,重新审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全面总结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为促进中国社会平稳较长期发展提供参考,已成为当务之急。式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历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中,再次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要求。我们必须以贺信精神为根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时代。要以最新成果为引领,不断提高现代化相关课题研究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具有普遍意义

西欧历史方式生活世界的变化_世界历史西欧的生活方式_世界历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化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6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并通过对外殖民推进其现代化模式。他们在一些地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取得了成功。据此,西方理论家构建了“西欧中心”现代化理论,即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西欧化”),西欧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是世界上唯一可能成功的现代化模式。其他民族和国家只有遵循这种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

但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也伴随着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对立、生态环境恶化、国内社会动荡、国际关系紧张等突出问题。比如,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就从来没有解决过共同富裕的问题。这无疑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所决定的。 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向我们展示了,在资产阶级的疯狂压迫下,英国无产阶级陷入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贫困的悲惨境地。 20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EP·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在其著作《The Making》中详细描述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特别是女工和童工所遭遇的恶劣工作条件和状况。英国工人阶级的代表。生存环境直接指的是不平等的财富分配机制并没有使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甚至导致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严重恶化。事实上,即使完成了现代化,建立了所谓的现代福利国家,西方世界及其人民距离共同繁荣还很遥远​​。贫困不但没有完全消除,贫富差距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凡是欧洲模式被成功复制的地方,当地居民都几乎被灭绝,现代化完全由西方白人主导。在曾经是西方殖民地的亚非拉广大地区,全面引进西方制度模式不仅没有带来现代化,反而造成当地政治混乱和经济社会长期停滞。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年,全球历史观的兴起和学术界关于东西方经济“大分流”的讨论日益表明,在绝大多数国家在世界不发达地区,原始现代化道路上的西方现代公司的成功是一个例外。其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不能简单复制或模仿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取得成功。因此,西方现代化道路注定只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一种选择,但绝不是唯一选择。

世界历史西欧的生活方式_西欧历史方式生活世界的变化_世界历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数百年来不懈的追求。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来说,全盘西化既不能带来现代化,也不能为亿万人民所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要走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探索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国特色。这条道路解决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抛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物欲扩张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这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开创新形态的现代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解决了中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人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也把蛋糕分得很好。我们将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稳步前进。例如,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家国一体”、“集体主义”的历史传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迅速提高现代化水平。短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战略科技领域实现赶超。这样,中国就可以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在很多方面走完西方国家数百年甚至数百年走过的路。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新国家制度推动在科技自力更生和国际科技合作辩证统一的条件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立足全球科技竞争背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瞄准重点核心技术和“卡点”领域,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与此同时,新国家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充分证明,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极大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和格局。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正确的、可行的,而且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世界历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_世界历史西欧的生活方式_西欧历史方式生活世界的变化

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水平

作为世界史研究者,必须深入研究现代化史,反思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比较世界各国现代化模式的不同特点,深入探讨现代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传统和政治结构,总结现代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第一,反思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开展理论批判。要加强对西方五百年来现代化进程及其自身特点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应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线索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反思。同时,我们应该摆脱上述理论的陷阱和束缚,拒绝以西方为中心的、规范的学术判断,坚持用全球性、多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西方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其成因,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构建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二是深入开展现代化比较研究。我们应该继承罗荣渠等老一辈学者开创的中国学术界比较现代化研究的优良传统,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全世界,包括印度、中东、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被西方现代化理论忽视的国家和地区。考察范围系统考察了世界各国长期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和特征,从而为当前和未来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国际坐标系,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优势。在比较中。

第三,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探索实现中国现代化惠及世界的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构建世界现代化新格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为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选择。我们应该避免西方现代化理论的通病,即传统与现代的割裂。我们要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总结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我们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声音,在深化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同时,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认可,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各国面临的挑战。全球风险和挑战。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