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文明乡风养成记:白洋湾山歌唱响江南文明新风,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23 00:30:35 点击量:

“一湾碧水映蓝天,大道纵横如棋盘,火树银花映日月,清波绕楼,绿田霓虹相连”。 ……山声回响,水声共鸣,田园韵味传遍天下,民歌之乡白洋湾,唱出江南美丽。

一首《唱江南之美》,唱出了江南的青山绿水,唱出了白洋湾民歌的乡音和乡愁,也唱出了当地人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建设美丽家乡和共享文明生活。的骄傲。

拆迁安置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民生幸福,也关系到城市发展。它是文明“底色”的重要体现。姑苏区白杨湾街道位于原城乡结合部。目前有15个拆迁安置小区,大部分用于失地农民、城市征地拆迁、低收入家庭安置等。随着居民陆续入住,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居民在心理上、生活习惯上不能适应从“农民”到“居民”的转变,不文明情况和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邻里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之间的关系。

文明社区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如何扩大文明家居的“朋友圈”?白杨湾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乡村文明建设新思路,努力引导失地农民和易地搬迁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共享美好生活。其中,虎池园是典型的移民社区。社区注重场地更新、环境美化、服务升级。链接共建资源,汇聚各方力量,盘活闲置空间,用“绣花技艺”擦亮乡村。文明作风的美好背景,使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内部和外部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倡导绿色文明生活

步行至湖池园1号楼东南部的“绿创馆”,转角即见美丽与生机。 12个花箱外面花香缭绕,里面绿草茵茵,令人赏心悦目。一位老社区居民边浇花边说:“我是一名志愿者,负责养护这些花草,你看,这里的绿化就像一个公园,大家都要保护环境。”

社区以失地农民对耕地的文化归属感为出发点,积极开展“绿化苏州,创享文明”志愿服务项目,培养社区“种植能手”,成为“绿色苏州”。推荐官”。经过培训,热心居民成为“绿色推荐官”,负责绿创馆等区域绿植的日常维护。 “志愿者不仅维护了社区内的绿植,还默默传播文明的种子,激励更多居民参与社区美化和文明建设。”胡池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勤英说。

文明乡风的“培育”,既要擦亮“面子”,又要固化“面子”。 “社区居民以虎丘综合改革后路北村返乡的村民和新苏州人为主,基层治理难度大。我们将社区闲置空间改造为特色空间,推动社区文明建设”。袁沁英介绍。

从一个普通的小亭子,改造成一个绿色的共享空间。 “绿创馆”定期举办绿色植物分享沙龙。种植爱好者经常在这里交流绿植养护经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者。通过服务赚取“绿积分”,在这里兑换花盆、花苗等。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我们不再使用这些铁锅了,所以能够用它们换点东西真是太好了。”下午,张阿姨从家里多带了几样厨具来到“舍舍空间”。我今天看到这里的塑料瓶、废纸板早已堆积成“小山”了。这个“专用空间”是利用闲置区域创建的。垃圾回收专家每天驻守现场开展业务。居民的“大件物品”可以“清算”回收,“小件物品”也可以兑换“垃圾”积分,换取种类繁多的物品。日常用品。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走廊堆放物品是社区普遍面临的一个顽症,投诉量大、复发率高。前几年,虎池园的一些居民为了方便起见,会把不用的物品放在楼道里。这不仅影响了其他居民的出行,引发邻里矛盾,还带来消防安全隐患。

该怎么办?楼道杂物堆积问题如何标本兼治?在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最佳方法的同时,湖池园社区创新性地与苏州城投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给予空间”,激发居民“脱离家乡”的热情,实现从“家”到“家”的转变。 “让我清理”到“我要清理”的态度转变,不仅恢复了楼道整洁的面貌,也促进了垃圾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也为楼道建设奠定了基础。乡村文明。

以人为本

优化文明执业服务

近期,胡池园9号楼和11号楼之间的两条半开放走廊十分热闹,居民“赶集”。

我去过农村市场,逛过城市超市,但去居民区的市场却是新鲜事。

这不是传统的市场,而是社区楼宇间的“无忧市场”地位。每月11日定期举办“欢乐湖池便利市集”活动。各个摊位上热闹非凡,有政策宣讲、文创手工艺品、磨剪刀、测血压、免费赠送剪刀等活动。会场里挤满了人。居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穿梭在各个摊位前,享受“到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近年来,社区把“市场烟”带进社区,以“市场”的形式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市场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将惠民、便民、文化、环保四大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走进居民心里。除了定期提供血压测量、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外,还不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观影、跳蚤市场等特色活动。

除了“市场”活动外,社区的养老服务也非常“接地气”。在虎池园社区,老人们忍不住赞叹社区推出的“社区+物业+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

虎池园社区有近700名60岁以上的居民,孩子经常不在身边,对“社区养老”模式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社区在原有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改扩建了康养服务中心和幸福厨房,提高原家老人的生活质量。

“下雨天、阴天,我经常会出现腿痛、腰痛的症状。现在我开了康养服务中心,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针灸、理疗,住在这里真的很开心。”今年65岁的独居妇女张阿姨笑着说。

据悉,康养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家庭医生工作室、慢病康复、健康管理、陪诊、医疗绿色通道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就地保健、理疗等需求。家门口。同时,每周还将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1至2次义诊,充分发挥医院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围绕居民健康需求,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和生活理念,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确保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持续监测和关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蛋炒排骨、糖醋排骨、苏式熏鱼、葱油、生菜丝、蘑菇和青菜……幸福的厨师在用餐时走进了小区。饭菜的香气充满了鼻孔,明亮干净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老人们一边吃着营养均衡的饭菜,一边愉快地聊天。厨房里显得忙碌起来,一股浓浓的人烟气息升腾起来。 “我们年纪大了,买菜做饭都非常困难,现在社区里有了食堂,给我们老人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吃完饭后非常满意。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虽然是养老服务综合体,但这家食堂不仅仅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无论是做饭有困难的老人、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来小区送包裹的快递员,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可以在这里吃到干净、热腾腾、营养丰富的饭菜。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同时,社区还成立了“慧智互池”志愿服务队,为辖区独居、独居特殊群体提供定期上门走访、“微心愿”等服务。

巧妙地

树立崇德行善的家风

全新的儿童滑梯、坐着欢笑的老人、阳光下奔跑的孩子……位于虎池园10、12号楼之间的“文明儿童游乐园”,展现了社区最生动的生活画卷。 “文明儿童游乐园”不仅有儿童休闲娱乐设施,还建有“好人墙”,展示苏州孝亲、爱亲、奉献、奉献等苏州好人的事迹。

“将‘儿童乐园’与‘好人墙’结合起来,让文明建设从小抓起,让他们接触到文明先锋的优秀事迹,直至一点一滴渗透到家庭和社会,一点一滴推动文明行为的发展壮大。”袁勤英说。

如今,这个集儿童娱乐、居民休闲、文化素养培养为一体的多功能阵地,已成为社区网红的“打卡地”。去“好人墙”了解身边好人的事迹,成了很多居民的必做之事。事物。当居民看到墙上展示的邻居和朋友的感人故事时,感到非常温暖。同时,这也可以鼓励更多居民参与文明家园建设。社区还定期更新展示的照片和简介,不断挖掘居民身边涌现的好人好事,让“好人墙”越来越充满告诉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氛围。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小区9号楼的走廊空间里,桌椅排列有序。邻居们在这里聊天,谈论日常生活。 “与原来的村子相比,在这里的生活体验更好!社区里的事情无论大小,大家总是喜欢坐下来。” “我们就在这里讨论吧。”在走廊里乘凉的陈叔叔说道。

走廊是居住区的“最小单元”,也是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社区把文明楼道建设作为提升社区文明水平的“入口”和“突破口”,选取9栋楼作为样本,打造“和谐楼道”,为居民自主交往创造阵地。走廊内还设置了讨论角,成为居民建言献策、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场所。通过推行“N+3+5和谐湖池”讨论机制,社区牵头、居民参与多方协商解决问题,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自救、互助、共建”的参与者居民的事情大家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_聚水湾家庭日常

在虎池园,有很多专门设置的公共晾晒区,让居民晒被子、衣服,解决了社区内找不到合适晾晒地点、家里晾晒空间不足的问题。

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明新风沐浴祖国。今天,文明就像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湖池园社区每个人的心里。它不仅深刻影响着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也在居民心中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让他们生根发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