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书法省级统考高质量落地,助力中华文化传承与专业人才选拔
用好省级书法统考指挥棒
提升专业人才高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遗产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国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脉搏。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自信。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最基本、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文化艺术的繁荣将发挥重要作用。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蕴含着中华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 1963年,我国高等书法教育造就了潘天寿、卢伟照、沙孟海等一大批怀着“上圣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老一辈艺术家和教育家。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不断前行,高等书法教育抓住历史机遇,蓬勃发展,世代相传,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本质
但长期以来,书法教学和人才选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师范中学定位不明确,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专业考试组织不规范,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命题范围不合理,导向有待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重点围绕基本素质、专业核心能力、命题规范、评分标准、考核结果范围、响应历史使命、时代发展、书法学科发展、书法学科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进行研究。人才选拔质量。要求更高。 2024年,省级书法法统考直接面临以往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问题。从源头抓起,用专业人才选拔工作的高质量实施,切实推进专业人才选拔工作。
一是兼顾文化艺术性,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年轻一代需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成为具有中国精神的优秀人才。我国高等书法教育从规模上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忘书法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人才培养定位要更高,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人才选拔质量不断提高。
2024年省级书法统一考试采用传统书法学习方法。设立书法临摹和书法创作两个考试科目,考察考生艺术实践的临摹和理解能力。书法临摹的审查范围设定为历代经典书法碑刻。书法创作科目的考试范围设定为历代经典诗词。旨在引导考生重视书法常识和古代文学基础教育阶段。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剧本命题的创作可以兼顾古代文字的常识(书法基础教育教材中都有涉及)。从楷书、文体、隶书中选择一种文字创作。强调。
二是加强标准化,兼顾自主性,适应地区教育水平和等级差异,有利于教育考试的公平性。目前,全国约有200所本科、专科学校招收书法本科、专科院校。鉴于东西部地区书法教育水平的现实差异、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需求的不同,省级书法统一考试强调考试各方面的规范。素质的发展也强调和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三是强调专业基础的综合性,有利于书法专业学科生态优化。在详细分析现有全国书法专业统考和学校考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一方面,2024年省级书法统考工作引导专业招生考试走向公平化、规范化、权威化、规范化。科学;很难满足,体现书法专业招生考试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进而推动高等书法教育专业生态的不断优化。
对于“书法是否适合作为考生考生大规模选拔考试科目”,教育部表示“将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教育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对7496号建议的回应
苍凉
您提出《关于中小学生入门经典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正如你所说,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广泛发展书法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您对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五点很有针对性,对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很有启发。
教育部高度重视以书法为重要载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纲要》(陶纪三[2013]1号),明确了书法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要求。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 《关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到组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学学校书法教育将实现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今年,教育部还将启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课程标准修订,进一步整合。书法教育的内容并融入相关学科。这些切实可行的举措,对于推动和普及中小学生书法走进课堂将起到建设性作用。
一、关于书法教学学时的实施
桃基三[2013]1号文明确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识字、写字教学为基础,以提高写汉字能力为基本目标。”文化教育。对此,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主要以语文课少为主,义务教育阶段美术、美术等课程应结合普通高中学科特点开展书法教育。可以开设书法选修课,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技巧,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部将加强督导,要求各地将书法课实施情况纳入学校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二、关于解决书法教学教师问题
近年来,为不断提高书法教师专业水平,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书法人才培养。全国十余名教师开设了书法、书法教育专业,招收从事书法教育的专业教师。教育部支持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在硕士学位授权相关学科下独立设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方向,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生培养。
二是加强教师写作能力的培训。师范院校有包括书法在内的“三字一字”等培训传统,并建立了相关考核制度,提高非书法教师的书法水平和书法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选中,比例造就了一批知名教师。传统文化教学师资和学科。
四是开展教师书法教育培训。 2014年起,“国家培养计划-示范工程”专门设立了“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养项目”。 2014年至2016年,共培训传统文化骨干教师4050名,开展传统文化师资各地一名、培训一地一名。 “种子”老师的认可。 2015年,为加强书法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与中国文联联合启动实施“翰墨薪·全国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工程”。落实工作,力争五年,培养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级县级书法人才、科研人员约7000人。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三期培训班。
三、关于书法教育信息化教学软硬件开发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记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社科[2014]3号)指出,“建设不断适应时代潮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时间需要,形式生动,内容丰富,教育部考试中心自2007年起开发实施中国书画水平考试。包括书法和硬笔书法科目在内的社会考试采用全国统一网上试卷,其中硬笔书法科目将逐步采用计算机自动评分系统。以及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书法教育。
四、关于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书法技能培训教育
2018年4月,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和《国家机关教育促进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学校还明确规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在当地青少年学校活动、青少年、文化艺术团体中聘请书法专业人才。社会各界和个人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这是普遍现象,但在一些资源不合格的中小城市,社会参与的充分发挥确实还有努力的空间。
五、关于将书法纳入中考评价体系
考试评价对促进书法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以当前高考为例,近年来,书法题已纳入一定比例的高考语文题目;他们还对考生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并规定写作题1个错别字扣1分;根据考试部门的高考卷子,安排高考卷子。分析认为,在其他方面同等水平下,整洁漂亮的考生得分会略高于潦草的考生。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在中考、高考自主招生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国内多所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有书法特长和爱好的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报名。显然,在中考中将书法纳入高考体系,对于有效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进课堂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需求、引导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大型考试组织的可操作性。考试内容、方法、程序、结果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书法是否适合作为考生的大型选拔考试科目。教育部也将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逐步探索合适的方法。
扎实发展中小学生书法进入课堂,在当今“键盘”时代具有很强的必要性。教育部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