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智商提升与工作范围扩大:哪些岗位机器人无法取代?
当地时间2016年2月13日,俄罗斯莫斯科郊外小镇克利莫夫斯克展示了最先进军事技术在公共医疗救护中的运用。视觉中国素材
机器人的智商不断提高,其灵巧性、灵活性、智能性越来越好,能做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他们不仅能够胜任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还能在复杂的智能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围棋一直被认为是。被视为机器人无法超越人类智能的坚固堡垒。然而,3月9日,机器人AlphoGo战胜了韩国围棋大师李世石。按照这一发展,机器人似乎能够在任何领域抢走人类的“工作”。但这是真的吗?有什么工作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吗?
我的专长是程序性工作
突然间,就像一阵春风一样,周围的很多工作都被机器人取代了。这种现象以前只发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如今,从物业保洁到餐厅服务员,从大型演出中的群舞到医院的医疗诊断,机器人似乎已经全面进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果仔细分析,你会发现机器人的“工作偏好”是有规律的,主要是程序性工作和智能性工作。
日常工作是机器人的传统优势。在软件程序的驱动下,机器人能够完成工业生产线上的所有编程工作。无论是切割、焊接、装配、喷漆、包装、搬运等,他们都能比工人做得更精细、更准确、更完美。而且,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更不怕危险。他们总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工作做得最好、无可挑剔。
近年来,智能、复杂的任务也成为机器人的目标。回答问题、下棋等“脑力”任务是流水线上的工业机器人无法完成的,但对于智能机器人来说却是小菜一碟。过去,根据现场情况做出选择和判断是机器人缺失的环节。进入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大数据可以告诉机器人过去人类的经历,而物联网和传感器可以扩展机器人的神经感知系统。这样,机器人将具备学习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围棋一直被认为是机器人超越人类智能的大本营,但谷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却在比赛中击败了世界职业围棋冠军。智能机器人的综合智能正在接近人类,其灵活性、准确性和独立判断能力与人类不相上下。例如,无人机和自动汽车驾驶设备可以判断自己的路线、避开障碍物等,像生物体一样灵活。
拥有如此可观的智商,机器人自然可以从事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比如判断医学X光准确率超过98%,超过专家水平;其他如行政人员、文员、教师、会计师、记者和律师、电话公司员工、麻醉师和外科医生、出纳员、营销人员、客户服务人员、金融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等,许多常见的智能机器人都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人类的个性和创造力是难以替代的
与人相比,机器人成本低廉,并且具有不消极、放慢工作、不抱怨等可爱的特点。然而,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智能机器人,它们毕竟是“物”,而不是人,不具备情感、个性、意识、道德等人性,不具备创新、创造或创造的能力,这决定了这些与人性相关的领域是机器人难以觊觎的。
如前所述,智能机器人可以读取X射线并进行诊断。他们还可以负责放射或扫描、麻醉、手术和分发药物。许多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以完成这些任务,而且比人类做得更好。但机器人无法提供情感安慰、情感关怀、心理咨询、个性化诊疗,无法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互动。 。机器人掌握视觉、听觉、问诊、切诊等中医领域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基于独特性进行个性化、综合判断。
艺术和设计工作机器人也遥不可及。这类工作需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新创意思维。机器人可以创造出完美、美丽的图画,但无法体现情感、创造力、心态、灵感、道德、意识等个人特征。比如对于文艺明星来说,粉丝们不仅着迷于他们精湛的表演,还对他们甚至他们的私生活感兴趣。如果被机器人取代,这种微妙之处将不复存在。艺术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个性化表达。人工智能的智商再高,也只能表达共性。
情感化的工作机器人也遥不可及。机器人可以护理、照顾年老体弱的人,但无法提供情感陪伴;机器人可以教学,但不能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辅导,不能代替父母或老师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语言和文化背景在许多服务工作中都很重要。拥有共同的背景会让顾客感到亲切、温暖、有安全感,这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
运动机器人也难以替代。全球有数以千万计的体育爱好者,他们是各种职业足球比赛或体育比赛的嘉宾。人们可能会觉得让机器人在绿茵场上踢足球很新奇,但这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应有的兴奋感。
机器人也无法发明创造工作、改革创新工作、同甘共苦、传达情感和思想。相对而言,机器人对中等技能岗位的影响更为直接。对于高技能和低技能岗位来说,目前影响并不大。即使是水管工、电工、建筑工人等普通工作,暂时也很难被机器人取代。
调整人才教育是对策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取代人类已成为趋势。从原理上讲,过去的普通机器人是工具型的,是人类手脚运动器官的延伸,而智能机器人是大脑的延伸,是手脚的替代品。如今的机器人不仅可以轻松取代“蓝领”工作,而且大多瞄准“白领”工作。据预测,未来 30 年 50% 的现有工作岗位将被取代。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仅会抢走人们的“饭碗”,还将引起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并尽快做出适当的反应。
以往工业和技术革命造成的失业很快就会被新出现的就业机会所弥补和超越。机器人广泛采用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会转化为更好的工作,这意味着新的工作将会出现。这当然需要人们学习新技能,增强创新能力、创造力、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找到新的调整方式。
尽管如此,智能机器人革命带来的挑战可能会出乎意料:首先,智能机器人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就业机会可能远少于其取代的工作岗位,这将导致大量失业;其次,人类将面临寻找生命意义的“最大挑战”,因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温饱,更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智能机器人时代,如果工作不再需要你,休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你该怎么办?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人生意义怎么样?
除了工作机会被机器人取代之外,科学家们还担心机器人的智力将超过人类。他们尤其担心人工智能的自我设计、自我开发会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测的危险。史蒂芬·霍金也表示担心,人类不应该担心谁将控制人工智能,而应该担心人工智能是否愿意被人类控制。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机器人服务人类社会的正能量,又要防患于未然,将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简而言之,机器人是人类制造的新一代生产和服务工具。它们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很多任务,造福人类社会。如果了解机器人的性能和专业知识,就可以给它们提供适合机器人的工作,而人类则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好的工作。并专注于机器人难以触及的任务。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是有意识地调整教育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个人也应该积极应对,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