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揭示:越早学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成功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孩子越早学会做家务,长大后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
其实我今天想写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
这是中国极其普遍的现象,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和忽略的问题。
看似一件很“小事”,
很多中国父母、爷爷奶奶,宁愿把注意力和重心放在孩子的补习班、才艺班上。
但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做好这件小事,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更“根本”的影响。
最初,我纯粹根据个人经验和观察得出了这个非正式的“结论”。
这两天,因为想写这篇文章,就查了资料,发现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我的观察非常可靠。
那么,我今天要讲的这个“小事”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从小就应该训练孩子做家务,随着孩子的长大,无论学业有多么繁重,都要不断地完成一定量的家务。
因为,“做家务”这件事,其实不仅仅是“做家务”本身那么简单。
不幸的是,据我所知,中国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后,
太多的父母和老人,出于对孩子的“爱”和“情”,却反其道而行之,殊不知这样的“越界”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这就是我绝对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01
我先说一下我在生活中的一些观察和结论。
能做好家务、独立照顾自己生活的孩子通常学习和工作能力较强。
你做的事情越有条理、越关键,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就会好得多。
在我多年来的无数观察中,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家务能力基本上是正相关的。
例如,我曾经有一个90年代出生的助理,是独生子。
我从小就由父母、爷爷奶奶赡养,家里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家务。
我们在上海短暂地“同居”了几天,我惊讶地发现,虽然她已经脱离父母独立生活了一年,但在家务方面她还是很无力。
她对很多家务活都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她几乎不会做饭,而且经常不洗锅碗瓢盆。
因为我认为这并不重要。
不会做家务的人有什么特点?他们眼里看不到任何工作。因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住在哪里,你就不会主动去发现自己住在哪里。
比如我做饭,她帮忙的时候,你一定要把任务分配得很清楚,不然她不知道要做什么。
我几乎是从头开始“耕耘”,怎么切菜,怎么把切好的生菜放得更整齐,怎么把切好的葱姜蒜放好,这样更容易取用。
我隐约担心她工作上会出现很多问题。
果然,她告诉我:
“菲菲,我是那种需要领导明确告诉我该做什么的人,否则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当她正式开始做助理后,我发现她确实有很多工作上的问题。
几天后,我从上海回到伦敦。临走前,我再三叮嘱她,要尽快学会独立生活,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因为我的经验是,不擅长做饭的人,其实做饭也很困难。
因为很多做事的原则都是一样的。而做家务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她的态度非常谦虚和真诚:
他表示,此前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在家里,他习惯把手放在衣服和食物上,张开嘴。看来一切都应该由“大人”来处理。
我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帮家里分担一些负担,以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进步的。
她和我一起做了三个月的助理,然后因为健康原因回到了家乡。这三个月来,她在工作中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情况。
那时我发现了很多细节和家务之间的“联系”。
虽然问题依然存在,但这三个月来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走的时候她告诉我,这是她有史以来进步最快的三个月,从生活能力到工作能力,包括主动为别人着想的意识。
她终于认识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现在,她回到家,主动分担家务,让父母刮目相看;
当她看到我们工作组里有新的编辑伙伴时,她会主动提醒我,并记得将她的经验总结传给新伙伴,这将帮助他们快速掌握要领。
02
好吧,为什么家务劳动其实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密切相关呢?为什么它不仅仅意味着一些看似简单的基本技能?
比如叠被子、做面条馄饨、炒菜、洗衣服、除尘、打扫卫生、整理等等。
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和理解。
首先,一个习惯做家务的人,责任感和主动性会更强。
如果你习惯了主动做家务,你的眼里就更容易找到工作,你就会养成一双善于“发现工作”的眼睛。
只有发现一件事之后,你才会愿意主动去完成它。
经常主动做各种家务,自然会培养自觉的责任感和习惯性的主动性。
试想,一个没有做家务意识的孩子,怎么会认为做家务是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职责呢?
他怎样才能有发现家务的能力和习惯,怎样才能主动分担各种家务呢?
发现工作、优化工作、完成工作,其实都是从做家务中可以培养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而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可以运用到各种学习和工作场景中。
一个人在做家务时眼中看到生活,也可能在工作中看到生活,因为这是他观察世界的习惯;
有责任心、主动做家务的人,在工作中不容易把工作/责任推卸给别人。
一个眼里没有生命,只能做别人分配的任务,拨通号码后才动一动的人,通常只能是最底层的员工,不太可能晋升到管理岗位。
因为他不会主动帮助领导分担更多的责任,创造更大的价值。
其次,主动分担家务的人通常更有同理心,善于换位思考。
让我告诉你一个我自己童年的例子。
虽然我也有很多缺点,但妈妈经常夸奖我的一个例子是,
当我大约两岁的时候,她流产了。虽然我还很小,但我已经知道我对不起她。我搬了一个小凳子到水槽边,站在凳子上试着帮她洗碗。
这么小的孩子,自然不可能把碗洗干净。
后来,她听到厨房里有响动,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发现我正在洗碗。
她当然阻止了我,但一个从小就知道自己关心父母,愿意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不会不孝顺。
一个孝顺的孩子,即使他很坏,通常也不会太坏。一般来说,他内心会有非常柔软的一面,他更容易产生同理心,感受到别人的难处。
家务活并不容易做。只有你自己去做了,你才能知道父母为你付出了多少。
一些啃老的人,成年后仍习惯把父母当作“免费保姆”。
如果这样的人是“员工”,你很难指望他会主动站在公司、领导、部门其他同事、其他部门同事的角度去考虑工作中的问题。
连自己年迈的父母、祖父母都不懂得可怜别人,又怎么能可怜别人呢。
有时候,孩子们并不是不懂得对不起父母,
就是因为我从小被宠坏了太多,没有机会做家务。我不知道这些劳动是辛苦的,应该受到同情对待。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真的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
比如我刚才提到的那位助理女士,她主动分担家务、照顾父母、祖父母的意识现在才被唤醒。
因为她的家人从来没有给过她这个机会。
不得不说,我是强烈反对这种教育理念的。
第三,习惯主动做家务的孩子,特别是习惯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存放自己的书房和生活用品的孩子,
他们在生活上会有更多的独立性,而这种生活上的独立性会更容易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精神。
因为他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依赖父母或者别人帮他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成年人,当他在大学或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他首先会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在协调各种家务的过程中,
事实上,它还锻炼了一个人的时间规划、任务规划、任务认知、动作协调等多种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
说一下我自己的例子吧。
我从小就被训练去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年级的学生开始被要求帮忙做各种家务,比如选菜、洗菜、电饭锅做饭、洗碗、扫地、擦桌子、自己洗衣服等。
从一年级开始,每逢寒暑假,每天早上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屋子,而且内容逐年增加。
到了二三年级的时候,夏天的时候,我每天都会给父母和自己洗衣服、晒衣服。
不放假的时候,家务活会减少,但不会完全没有。甚至在高三的时候,我每天都回家自己做饭。
别说我的房间了,我自己也得收拾一下。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些“小劳动者”做“家务”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
今天中午我和叔叔和他的家人一起吃饭。我的堂兄弟们还在谈论我是如何不用花太多时间学习就轻松进入南洋理工大学的。我脱口而出,秘诀就是“做家务”。
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有助于我更好地完成学业。
其实并不是我骄傲,而是我真诚。
每次看到一些亲戚朋友,因为担心孩子学习太忙,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甚至还陪着孩子做作业。
我觉得这实际上助长了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缺失,切断了孩子充分发挥各种技能和潜力的机会,这是“害孩子”。
我将继续以自己为榜样,毫无羞耻。
说到家务活,我被公认为善于储存和整理;
我也非常善于总结和整理课堂笔记。每节课结束后,我都喜欢重新整理和总结当天所有课程的课堂笔记。
文笔干净,要点清晰,美观。我喜欢这种清爽有序的方式,我也在这个整理过程中完成了复习。
虽然当时我并不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但我的课堂笔记确实多次被老师拿来做示范。
后来当了记者,我自然就养成了收集、整理信息的好习惯。直到今天,我仍然有分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写文章和收集具体资料时,我还总结了一套“大小笔记”的方法。
我分享给我的助理们,他们都觉得非常有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不敢夸耀自己是一个多么优秀的记者,但至少我确实是一个不断获奖的记者。
我是当时工作的报社唯一当选的女首席记者。
当然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以自己为例还是有些愧疚,但我想我至少是一个能够独立面对工作和生活的人。
简而言之,我相信这些途径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如果你擅长整理、整理日常物品,那么你也会擅长整理其他东西,也许是笔记或数据。
还是那句话,
一旦养成了一定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自然会应用到方方面面。
03
好吧,最后透露一下哈佛大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据健康时报、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报道,
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了一项名为“格兰特研究”的“成人发展”研究,历时75年。研究有了一个发现:
孩子越早学会做家务,长大后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
此外,哈佛大学去年的一项研究发现:
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喜欢做家务的孩子,成人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
爱做家务的孩子,
离婚率很低,精神疾病率也很低。
这些与我个人观察的分析和判断完全一致。
我们来看看国内学者的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岩教授曾直言:
“现在的中国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生活技能等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不利。”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教授崔永华说:
“给孩子做家务实际上可以让他们承担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麻烦,但他们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却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通过做家务,孩子也能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感受到体贴,学会爱父母、为他人着想。 ”
所以,我真心想呼吁中国的父母、祖父母,不要太过溺爱自己的孩子。
让他们远离各种家务,你以为的“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极大!
这些年来,我身边看到太多类似的例子,
我经常和一些亲戚朋友一起强调让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但我经常被告知:
“其实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无意识地为孩子做的。而且你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学习真的很辛苦。”
为什么。其实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理由。
只有知行,才能真正“知”,否则仍是“不知”。
在中国的一个多月里,我亲眼目睹了很多例子,这些都在继续证明我的观察。
所以我决定写这篇文章给家长们一个提醒和一些建议。
互动时间
关于让宝宝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