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乐橙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娱乐至死时代为何仍需整本读经典?博尔赫斯小说讲座探讨

发布时间:2024-12-18 00:32:15 点击量:

专栏|我读了

完整阅读经典

2018年冬至之夜,我应邀在志达书店做的《读经典全书》系列讲座迎来了最后一场。这次讲的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恶人传》和《小径分岔的花园》。讲座结束后,一位非常热情的听众留下来和我深入讨论这个话题:在我们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整本经典?

遇见咖啡厅_遇见咖啡_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说实话,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在我决定在复旦附中2020级学生中开展“经典全读”教学实践之前,我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一本经典小说了。过去几年,我的主要阅读兴趣是历史和哲学。即使偶尔接触一些文学书籍,也仅限于诗歌和散文。

也许是受到陈丹青“美剧是21世纪的小说”这句话的影响,我把读经典小说的兴趣大部分转移到了看美剧上。根据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我走上了美剧的道路,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英国小说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在其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所作的预言正在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

虽然我不太相信阴谋论版本的“乳头乐趣”理论,但布热津斯基的这一提示确实可以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即便我们能摆脱宫斗的“大猪蹄子”玩笑,也很难逃脱《权力的游戏》的奇幻诱惑,更何况是不断登上大银幕、牢牢捕捉的“漫威宇宙”我们的关注。

我并不排斥美剧和好莱坞大片。相反,我非常热衷于观看他们。因为我知道,在这个陌生而又陌生的“美丽新世界”里,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喧嚣之中,我们必须拿起那些经典小说,重新找回阅读的乐趣。

遇见咖啡_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_遇见咖啡厅

之所以说“更新”,是因为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沉迷于看小说。当我上小学时,我几乎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课外书。当时家里唯一的一本书就是父亲在煤矿训练时分发的一本关于爆破的油印资料。妈妈用它来承载“鞋子的样子”。当时我看不懂里面的化学符号,只能翻阅,欣赏妈妈收集的各种“鞋子款式”。

直到初中,我才有机会接触到课外读物。我初一的语文老师家里有很多书。当我和初中同学去他家时,我发现他是一个藏书丰富的人。我立即鼓起勇气向他借了一套《水浒传》。当时山东电视台经常播放国产电视剧《武松》(1983年出品),让我们这些自称“山东英雄”的小伙子对《水浒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没想到我人生中读的第一本小说会是《水浒传》。这或许就是我们山东人的命运,仿佛冥冥之中有天意。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志”这句箴言,根本不适用于我们。这段阅读《水浒传》的经历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我后来的文科生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幸的是,这位语文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后来我只能向同学借书。

不过,同学家里的书很少,大部分都是盗版的武侠、言情之类的。那时我看腻了言情小说,专心看武侠小说。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金庸的《碧血剑》。这部小说让我对农民起义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产生了怀疑。对李自成进京后烧杀抢掠的描写非常有趣。这是令人震惊的,并且播下了批判性思维的种子。

去年金庸去世后,很多人在悼念金庸的同时,写下了金庸武侠小说对自己人生观的影响。如果我们将这种影响与庙堂文化相比较,就会发现金庸武侠小说中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是多么根深蒂固、多么绚丽。与孔孟庄相比,《射雕英雄传》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更能激荡人心,而《笑傲江湖》所代表的顺天无为之道更受欢迎。所以,我从来不反对学生看武侠小说。然而如今的中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已经没有时间看武侠小说了。

考上高中后,我有意识地拓展了课外阅读。为此,叔叔特地带我去了城里的新华书店。我绕过那些看不懂的教具,直奔外国文学书架。至今我还记得小说《简爱》是我买的第一批书之一。

从此,我开辟了课外阅读的新天地,如《简·爱》《艾玛》《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罗宾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和《欧阳海之歌》我读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穆斯林葬礼》《三人浪漫史》等小说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读了《王国》、《红楼梦》、《西游记》和《王朔文集》。

从上面的书单不难看出,虽然当时看的书比较杂乱,但我却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学生。高中三年,我从来不用担心我的语文成绩。我几乎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即使到了高三,在高考复习极其紧张的时候,我仍然坚持阅读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

就阅读而言,我最怀念高中时看小说。因为那时我还处于庄子所说的混沌状态。无论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的小说,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新鲜的。我怀着一颗纯真的心贪婪地读着它们。 ,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那时我语文成绩很好,没想到课外阅读能帮助我提高成绩。相反,我经常挤出课外阅读时间来提高数学成绩。考入大学中文系后,虽然我的阅读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图书馆的书籍也基本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但阅读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明显变强了很多,我再也不会回去了。对此。 “读书无目的”的自然状态。

上大学时,我跟随老师讲授文学作品选编、文学史等课程,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就小说而言,我特别喜欢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品。虽然我也是一个在荒野长大的孩子,应该更接近《边城》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奇怪的是,我却对现代主义小说情有独钟,比如法国新小说、美国黑色小说。幽默小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等,一开始读就会让人舍不得读完。就连卡夫卡未完成的小说片段也能读得津津有味。

遇见咖啡厅_遇见咖啡_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工作之后,我当然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看小说上,但是每到寒暑假,我还是会重点看几本热门小说。尤其是《追风筝的人》、《朗读者》、《城市》、《2666》、《我的天才女友》等中学生比较喜欢的小说,总想先看一眼,以便跟上与时俱进。阅读节奏。

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我看小说的机会越来越少。有时我会忍不住怀念看小说的日子。我很难用语言来表达阅读小说所带来的乐趣。我只能非常遗憾地说,我已经很久没有体验到这种乐趣了。正是因为对这种感觉的无限怀念,我才下定决心重读那些已经被边缘化的经典小说。

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_遇见咖啡厅_遇见咖啡

我之所以强调“重读”,一是因为我以前确实读过这些小说,二是因为卡尔维诺对经典给出了描述性的定义。卡尔维诺是我最敬佩的小说家之一。在他的《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的“引言”部分,他对经典作品给出了十四种描述性定义,第一个启发我看了一眼台湾作家汤诺,把他的新书改名为《重读》——当这本书在台湾出版时,它被称为“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因为卡尔维诺首先将经典作品描述为那些读者不断“重读”而不是“阅读”的书籍。

事实上,强调“重读”的作家有很多。例如,纳博科夫在《文学讲座》中反复强调“重读”的必要性。纳博科夫说:“奇怪的是,我们不能读一本书,我们只能重新读一本书。一个优秀的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想活泼、追求新思想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复读者”。 “遗憾的是,今天的读者连第一次尝试阅读一本书的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成为‘复读者’了。

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_遇见咖啡_遇见咖啡厅

唐诺在咖啡店遇到的14位作家,其实是16位。在中国大陆出版时,又增加了两位自由派学者——约翰·米尔和以赛亚·伯林。它最初是根据20世纪的小说改编的。主要是作家,如海明威、康拉德、纳博科夫、博尔赫斯、格林、福克纳、艾柯等。但他的品味比较独特,一般不选择这些作家的代表作。他长期从事图书编辑工作,自称是“专业读者”。但他写的“读书报告”却丝毫没有学术性,他也不向读者推销那些高深莫测的文学批评术语。将其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

我选择“完整阅读经典”的标准与他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力求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20世纪中外小说家的名著。这份书目几经修改,最终定为以下12本书:沉从文的《边城》、余华的《活着》、卡夫卡的《变形记》、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短篇小说集)、芥川。龙月的《罗生门》(短篇小说集)、马尔克斯的《一百年的孤独》《孤独》、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乔治·奥威尔的《1984》、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我把这12本风格各异的现代小说作为全书阅读的推荐书,和热爱小说阅读的中学生一起阅读或重读,希望能帮助中学生重新燃起阅读的乐趣。

遇见咖啡_遇见咖啡厅_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我在工作的第二年(2004年)就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全书阅读教学。当时,我在上海松江二中开设了独立选修课——《红楼梦》概论。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困难。那时,当我从未听说过“全书阅读”的教学理念时,我就像大象闯入瓷器店一样不知所措。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唏嘘不已。

原本打算以《红楼梦》第五章“游幻境结十二钗饮仙酒演红楼梦”中的判决为指引,梳理命运和命运。一一分析《金陵十二钗》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

没想到实施起来却异常困难。只有一名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在选课前完整地读过《红楼梦》。其他同学根本没有精力在短时间内读完《红楼梦》,所以这门课的《人物形象》课最终演变成了我的《红色学》整理课。好在《红色学》博大精深,足够填满一个学期的选修课。

此后好几年我都不敢碰“全书阅读”。直到2008年9月,我才有机会再次探索“全书阅读”。丁老师协办选修课——外国文学经典概论。我们两个人轮流给学生们上课。我用中文,她用英文,我们同意了入门读物的标题。我还记得的书名包括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狄更斯的《双城记》。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叶芝的《芦苇丛中的风》、乔治·奥威尔的《1984》等。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次美妙的教学经历,属于我个人教育生涯的黄金时期。虽然张老师比我大了近30岁,但我们一拍即合,立即开始备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互相听课,课后互相讨论,这让我这个迟到的学生受益匪浅。遗憾的是,张老师退休不久,我们再也没有机会继续探索“全书阅读”的教学实践。由于高考的压力,我自己的研究兴趣转向了开发关键课程。

遇见咖啡_遇见咖啡厅_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接下来我将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角度谈谈我对阅读小说功能的理解。基于高考作文的文体定位,大多数中学教师在高中阶段会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样重要。性思维能力。

2009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开发适合中国中学生的关键课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也很关注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创意写作研究,但一直没有精力去深入探索这个领域。直到2017年6月,告别高考第一线(高三)回到高一年级后,我才有机会申请项目并探索如何将小说阅读和创意写作融入课堂教学。 。

创意写作大致可分为虚构写作和非虚构写作。非小说写作的主要文体形式是回忆录写作,这显然不适合中学生,因此我将研究重点放在小说写作训练上。训练的主要类型显然是小说。小说创作与批评写作训练的路径截然不同。批判性写作旨在训练学生清晰的推理系统,而小说写作旨在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近年来出版了很多“创意写作丛书”。我基本上都读完了。他们都认为讲故事的能力是创意写作的核心能力。优秀的小说家被称为“最好的讲故事的人”和最具创造性思维的“魔术师”。纳博科夫曾在《文学讲座》中提出,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一个作家: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术师。他说:“一位伟大的作家结合了这三者,但魔术师是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他成为伟大作家的原因。”

所谓“魔力”无疑是指小说家在讲述故事时所运用的创造性思维。它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过去有句话说,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是教不来的。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只要我们读几本美国编剧罗伯特·麦基写的《故事:素材、结构、风格和屏幕戏剧的原理》这样的书,我们就会发现故事创作是有规律的。逻辑性强,可操作性强。

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_遇见咖啡_遇见咖啡厅

遇见咖啡_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_遇见咖啡厅

如果还有人像之前热心的观众一样,硬要问看小说有什么用,我只能给他一个庄子式的回答:有用的人都知道,无用的人却无人知道。 。

《庄子》一书自称是“十九则寓言、十七则同义反复、日出”。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看,它虽然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大部分是根据虚构的寓言而写成的,可以称为小说。创作的起源。据考证,“小说”一词出自《庄子·外国事》篇“小说饰干贤(通玄)序,亦远达达”句。陈谷英译为“以浅薄知识粉饰小言,以求大名,远非达大智慧”。可见,庄子“小说”的本义并非现代“小说”的文体概念。

但小说家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早在庄子之前就已出现。庄子《逍遥游》所引用的《七邪》一书,被文心、雕龙视为小说家的言论,但当时只是称为“邪隐”。 《庄子》这本书显然深受先秦小说家文字的影响。难怪惠施要嘲笑他说:“我的话大而无用,大家都会跟着听。”

可见,被庄子视为“质”的惠施堪称历史上质疑小说功能的第一人。至于庄子如何回应?暂时只能透露,庄子还是用“大而无用”的寓言来回答。这就是庄子的怪异之处。

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_遇见咖啡_遇见咖啡厅

阿诺德问道

王老师解读的这些经典作品你读过吗?想看看王老师如何解读这些经典作品吗?

请在文章下方评论区留言,并邀请你的朋友点赞你的留言。集满20个赞,我们将赠送价值120元、王兆强老师亲笔签名的《中学生如何全书读经典》一套(共9本)。

如何获得

请留言并主动添加博雅助理为好友,方便后续领取奖品。

微信号:boya

向下

预计

再次

关于作者

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_遇见咖啡厅_遇见咖啡

王兆强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曾获第十届上海市教研竞赛二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市写作教学竞赛一等奖,多项省市级教学一等奖全国各地的比赛。曾荣获“上海市十大语文教学明星”称号,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松江区、杨浦区骨干教师、2015年度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人物。编着有《主题写作十二课》、《阅读人格二十课》、《语文太重要:高中写作的创造力》、《一百零八句古典散文对话》等,我深信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著名论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完整的人。始终用苏霍姆林斯基“备课一辈子”的教学理念鞭策自己,“学做一辈子的老师”、“做一辈子的老师”。

Copyright © 2002-2024 乐橙真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