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高塍镇独特咖啡店:咖啡配猪婆肉,中西合璧风味与非遗传承
咖啡搭配五花肉,这种中西结合的独特风味在舌尖慢慢绽放。这不仅是对味蕾的诱惑,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致敬。老板娘施琳艳是藁城老杨五花肉的第三代传人。在她眼里,这家咖啡店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五花肉。藁城猪肉 猪肉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2013年,藁城猪肉猪肉制作技艺被列为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花肉的消费人群越来越老龄化。
“要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就必须推出新产品。”石琳艳表示,经过精心准备,她的“猪肉+咖啡”体验店于今年10月中旬正式开业,不到一个月就迅速“破圈”,与“猪肉”相关的条目有百余个。 +咖啡”在小红书上。
“点两杯咖啡,送一杯沙皮,我尝试了一下,确实是很新奇的体验,发布到朋友圈后,很多朋友都想尝试一下。” 90后的高飞说,他自己也尝试过。吃完“猪肉猪肉+咖啡”,特意带着朋友来体验一下。
据施林艳介绍,这款新品赢得了很多“回头客”,其中以年轻人居多,目前店内日销售额超过5000元。下一步,该店还将结合手工艺体验、学习等形式,丰富体验场景,让更多年轻人亲身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
无独有偶,在徐舍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和台”小酥糖与美七村的玫瑰元素融为一体。粉红色的外观和甜美花香的味道令人耳目一新。目前,“裕和泰”还结合百合、黑米、板栗等宜兴特产,开发更多衍生产品。新产品带来新体验,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创造新场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有龙形风筝、心形风筝等传统风筝,也有小熊、葫芦娃等现代软体风筝……
今年10月底,在周铁镇举办的2024年第25届太湖国际风筝邀请赛暨全国风筝经典赛(宜兴站)暨江苏风筝公开赛上,来自43支国内外队伍的近300名风筝高手同台竞技。创意风筝竞相竞相,形成了“风筝海洋”。
不断创新、保留传统、在发展中传承,是当前许多非遗项目选择的新路径。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铁风筝制作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近年来,周铁镇建设了太湖风筝基地、太湖风筝博物馆等,并以风筝为媒介,通过举办太湖风筝节、举办全国风筝精英大赛、以及国际风筝邀请赛。今年,周铁小镇还连接了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周铁老街、西邑文化旅游新地标——大油球一期·竹山等特色坐标,以及观光农业采摘、大梦城商业综合体、等线路,推出“秋趣清凉一日”打卡线路,打造文化、体育、旅游为一体的国际赛事新品牌,更好满足年轻人多元化、个性化、互动化的消费需求。
不仅如此,宜兴还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非遗体验场景。善卷洞景区通过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传奇》为主题,通过寻梦、入梦、筑梦、筑梦,并新增多种互动设备,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溶洞的神秘壮丽,通过数字光影解读传承千年的梁祝故事。 阴影。该项目成功入选全省2024年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创新发展案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携手新媒体,老手艺变新产业
伴随着优雅舒缓的音乐,工匠们熟练地制作泥片,拍打桶身、鞋底、纽扣、手柄……经过一套完整的工序,一件仿古紫砂壶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呈现在观众面前。抖音。目前,将紫砂艺术创作带入直播间,将传承千年的紫砂文化呈现给更多观众,已成为越来越多紫砂艺术家的新选择。
揉泥为器,烧器为陶,宜兴已有7300多年的制陶历史。 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传统紫砂行业“线下零售+经销商经销”的销售模式遇到瓶颈时,通过直播、短视频,增加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情感共鸣,赋予这项古老技艺更多的烟火气。
在丁蜀镇,抖音电商宜兴直播基地格外引人注目。成立于2020年8月,占地面积约20亩。它是全国首个位于紫砂产业带的抖音直播基地。基地运营以来,有力推动了宜兴及周边地区直播产业的发展。目前,基地入驻商户7000余家,直接员工15000余人,生产、包装、物流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50000余人。
“非遗+新媒体”真正将老手工艺变成新的增收产业。作为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桥豆干,在继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寿艺人”不断改进工艺,丰富产品种类,从简单的豆制品拓展到幸福蛋、笋黄豆、红烧等。花生等。手剥笋等10多个品种。同时,乘着时代东风,产品登陆抖音商城,拓宽销售渠道。远古技能利用新媒体特效频频打破“次元墙”;非遗传承人直播间大展身手,点赞无数……
当前,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与时代对接、共鸣,实现创新发展,充分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记者:徐鹏 包宜军
制作人: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