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潮流:黑人饭迅速走红,超越白人饭的冷门西餐
2023年刚刚过去一半,“白人米饭”火遍网络后,另一种很少有人关心的西餐迅速占领了社交平台。
与冷漠平淡的“白人米饭”相比,这种小众的西餐,除了粗犷大胆的摆盘和不为人知的食材,让无数网友为之振奋。也正因为起源地如此遥远,才让人产生疑惑。人们心中升起无限遐想。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好奇,到底是什么冷门美食呢?
答案就是三个字——“黑米”。
© 小红书
这段时间,制作工艺过于北欧简单、食材过于冷鲜的“白人饭”,被很多人诟病为“维持生命的饭菜”。很多亲自尝试过的人也拍着胸脯说,这绝对是他们一生中吃过的最有文化差异的一顿饭。
现在看来我们还年轻,经验还少。
与“白米”的视觉欺骗相比,“黑米”之所以让人一见倾心大笑,再次难忘,恐怕就是因为它的制作工艺过于复杂,配料和调料过于复杂。
比如,有网友为了抵制平淡的“白米饭”带来的精神困扰,晒出了自己在埃塞俄比亚吃过的一顿正经的“黑米饭”。这套包包包罗万象,包括咖喱羊肉、黄咖喱鸡腿、酱汁炖鱼、鹰嘴豆泥炖蔬菜和土豆沙拉。
© 小红书
这套餐可以说是简单又粗暴。这整盘标准午餐不仅分量十足,而且用料也非常良心。充分考虑了荤素搭配的多样性,保证你在吃生芹菜的“白人饭”时不会感到厌世。
可以看出工艺非常出色,做工也很仔细。除非你仔细观察,否则这些菜肴的颜色都是相同的。不把它们放进嘴里,你真的分不清是鱼还是肉。
© 小红书
无独有偶,另一位生活在非洲的网友也贴出了派对版的“黑米”。一个巨大的黑玉米饼,搭配七八道咖喱炖菜,还有几勺红烧蔬菜和鹰嘴豆泥。
进餐时无需使用餐具,也无需分餐。每个人都用一块面包来包裹炖菜,但他们有点担心在昏暗的灯光下能否分辨出包裹的是哪道菜。
主食种类繁多的“黑米”不仅仅是一块大蛋糕。有网友晒出了非洲一所大学食堂提供的“黑米饭”的照片。主食大饼换成了米饭,但菜品还是用大咖喱锅炖的。
© 小红书
还有安哥拉,我无数人未曾谋面的家乡(没有)。炒饭出现在此处的“黑米饭”中。主菜保持酱炖技艺。 “老演员”鹰嘴豆和咖喱也照常亮相。 。
© 小红书
虽然上面提到的“黑米”看起来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出一些食物本来的样子。至于一些比较传统的“黑米”,从端上来到第二天你可能都猜不到自己吃的是什么。
说白了,内心坚忍的“白人餐”,就是我周一的心态。混乱的“黑米”更像是我周日的精神状态。
前者凸显沉闷,后者则点明混乱。
© 小红书
这也说明,社交平台上的“黑米”正是因为其奔放、大胆的外表,才能够震撼不少网友。
有趣的是,这些让人头晕的“黑米”其实比“白米”更容易吃,也更符合中国宝宝的体质。
© 小红书
这是因为,虽然“黑米”听起来有点陌生,但主要根据国家界限分为几类:非洲、南美和泛中东。 “黑米”的体系结构主要是主食搭配炖菜、油炸食品、浓汤的形式。
其中,以摩洛哥为代表的北非美食受到阿拉伯、安达卢西亚和地中海饮食的影响。薏米焖饭这道经典菜式,无论是口味还是做法,都与中国菜有共同之处。
埃塞俄比亚所在的东非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印度和波斯的影响。用细粗粮做的煎饼,搭配各种印度香料熬成的咖喱汤,在中国人的胃里不会觉得格格不入。
更不用说融合印度、东亚、东南亚的南非美食了。最常见的炸鱼、炸鸡、烧烤,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西式快餐如出一辙。而且,将各种豆类放入“黑米”中蒸或煮,然后粉碎成泥的方法,与北方菜中的勾芡方法类似。
这是正确的!乍一看难以下咽,但吃到嘴里,却是令人惊叹。非洲美食的主旋律是可爱的对比。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胃在品尝了“黑米”之后,却对“白米”产生了冷遇。
不过,如果你喜欢冒险,想亲自体验“黑米”的独特之处,你不必走遍非洲。
要知道,在当今各国文化交融的世界,想要吃到正宗的“黑米”,买张高铁票就可以做到!
如果你想尝尝传说中微妙的“黑米”,又何苦遥望呢。在我国的义乌、广州等城市,随着大量的非洲兄弟来这里做生意,他们也以各种非洲美食落户。与原产地的传统口味相比,这些遵循当地习俗的“黑米”的融合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胃。
如果你只是喜欢碳水化合物+重调味的感觉,那就更简单了。在中国美食的世界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品质、高替代性的中国“黑米”菜肴,只要其中之一就足以让你惊叹不已。
比如东部三省的炖菜之王——铁锅炖菜。
将农场饲养的土鸡和鹅洗净,剥去羽毛,然后在大柴火炉上用酱汁炒香。加入大量的葱、姜、蒜、大料和干辣椒。加入柴火,用大火炖至肉香、骨头脱落。加入粉丝白菜和冻豆腐,如果可以的话,加入一些豆角和干土豆。
当锅热时,在边缘粘上一圈面团卷或玉米粉玉米饼。
这锅酥脆香喷喷的菜肴就端上了餐桌。一闻到香味,就可以再吃两个煎饼了。
更不用说鲶鱼炖茄子、猪肉炖粉条、鸡肉炖蘑菇、土豆炖豆角——这四种东北传统炖菜一出现就很难做好。
“黑米饭”有大饼和卷,河南的包子和卷也同样美味。无论是松软的馒头还是松软光滑的馒头,其外壳都具有同样的芳香。裹上酥脆的炸土豆丝、豆芽和鸡蛋,再抹上一层辣椒油和芝麻酱,一口吃下青菜、煎饼、荤素搭配。
天津也是大饼明星。在早餐界享有最高地位的大饼,内馅是莲藕、茄子、蟹棒和老味鸡排,油脂丰富,外焦里嫩。甜面酱,卷上清爽的泡菜丝和黄瓜。吃的时候别忘了点一碗豆浆,边吃边填缝。
这种双倍碳水化合物的幸福不是十份“黑米”所能替代的。
在同样是玉米面爱好者的北京,薄皮大馅的饺子是老一辈人每年必吃的。
玉米饺子的外壳是用豆粉和小米粉混合而成的。五谷杂粮提供丰富的口感,五谷杂粮增添甜味。饺子馅儿肉少,菜多。蒸熟后咬一小口,铁板油水的香味让你不敢相信。
如果加一点腊八醋解腻的话,吃到这里就不会觉得痛,扎耳朵也不会觉得痛。
比较受欢迎的蔬菜馅饺子,大馅儿的是时令绿叶蔬菜,味道鲜美多汁。简单的油盐调味,咸味十足,却不淡而无味。
调料与“黑米”相同。喜爱中东香料的新疆菜,也喜欢免费加入带皮山药和西红柿,炖至融在一起,或与切片或拉条一起做成炒面,或剁成面条。
或者是全国大学生承包的新疆炒米粉。辣椒和番茄酱炒成红油后,滑嫩有嚼劲的米粉在芹菜的脆味衬托下,更显酸甜辣。你无法停止喝一口。
南非风味的炒肉馕包、扎实的小麦味主食大饼、大块的羊肉,都在高温下快速翻炒。八角、小茴香等香料的加入,也让整道菜的味道更加辛辣。型香水。上面放一块油馕,用筷子炒至水分蒸发,带着烤肉的质感吃羊肉。这种满足的滋味是难以形容的。
更不用说土豆洋葱辣椒酱炖新疆鸡了。浓郁浓稠的汤汁包裹着条状的植物和香料的香气。
河南红烧面还擅长在汤里加调料。将新鲜的羊骨头放入加有七八种香料的滚汤中煮半天,直至油溢、肉烂、从骨头上脱落。将面条、蔬菜、鸡蛋一起放入汤中焯烫后捞出。吃的时候加点辣椒油,可以凸显汤的鲜味和肉味。
就像东非五谷杂粮蔬菜饭的习俗一样,山西名菜补烂子将蔬菜与粗面或细面混合,在沸水中蒸至蒸透,然后与蔬菜、肉、蛋一起炒。 。蔬菜经过蒸炒后仍保留着原有的香味,包裹着的面粉也变得筋道滑爽。最后用醋和大蒜调味,给你正宗的味道和均衡的营养。
那么,这些不限制碳水化合物、不限制口味的中式餐点,远比遥远而神秘的“黑米”亲切,比冰冷的“白米”更刺激、更满足。
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菜征服世界的原因吧。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封面图来自@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