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上庄村:留守老人种植高端农产品,成为生态农业新亮点
很多人不知道,15元一斤的大米、5元一斤的土豆,从这个小山村销往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不使用农药、化肥,村里80多名留守老人颠覆了传统耕作方式。他们种植的高端农产品成为都市人争相订购的“香饽饽”,成为松阳生态农业的核心。新亮点。
山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他就是上庄村最年轻的党员毛松华。 “这一切都取决于松花来带领我们。”村里的老人说道。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7月18日,记者在松阳三都乡住宿时来到了这个山村。
村口的收购点收购村民种植的土豆。
“让住泥房的村民也富裕起来。”
这一天,雨停了,阳光格外灿烂。
“现在正是收获土豆的时候。”毛松华见天气晴朗,便早早赶回村里。他通知村民把家里的土豆都拿出来。这是今年最后一次购买。
“如果我们不收割它,它就会发芽。”毛松华说。他的皮肤黑得让见过他的人都不相信他是1988年出生的。“我经常要到乡下跑来跑去晒晒太阳。”
中午,老人们提着篮子从家中出来,来到村口的购买点。毛松华让人称重、记账、装袋……
“我们不用担心销量,松花会上门收货。”老人们聚集到我们身边说道。更让他们高兴的是,一斤土豆可以卖2.5元。以前到市场上卖的时候只能卖一元多。 “不仅价格高了,年底我们还会收到分红。”
热闹的场面持续了两个小时,大家才散去。这一天,马松花收获了6000多公斤土豆。此前,已收集了一万多公斤。
一斤土豆可以卖2.5元。
毛松华说,住泥屋的村民也能致富。
收完土豆后,毛松华带我们逛了村子。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大米基地,大米可以卖到15块钱一斤,我们在那里养鸡,50块钱一斤,城里的人都抢着要……”
他说,今年已种植水稻、高粱、三都姜、三都大蒜、小米、绿豆、大红袍红豆等农产品200余亩。
过去,上庄村地处大山,贫困落后。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只有约80名老人留下来下地干活。他们种的东西不好卖,收入也不多。
2017年,32岁的毛松华从县城回到家乡,创办了秋阁农产品合作社,社员都是村里的村民。
作为村里最年轻的党员,毛松华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经商多年,在县城开了多家公司。他回到山村并不是为了赚大钱。
“我想我能为村里做点事,让住在泥屋里的村民都能致富。”他说。
“如果你输了,那是我的,如果你赚了,我们一起分享。”
虽然想法很好,但毛颂华没想到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传统的耕作方式很难改变,老年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更难改变。
“我们要发展高端农业。”毛松华记得,他第一次回到村里,就组织了第一次农民大会。
公告说是早上九点开门,但是人很少,直到十点大家才到。
老人们听完毛松华的话,都笑了。 “松花,什么是高端农业?”
“高端农业不需要农药、不需要化肥、不需要除草剂……”毛松华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老人的笑声打断了。
村里的茶园
“松花,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耕种了这么多年,你还需要教我耕种吗?”一名老者摇摇头说道。
“松花,不用农药化肥就能种出来吗?吹牛干嘛?”另一个老者问道。
“我们用土施肥,养猪,有猪粪,发酵山里的水果……”毛松华解释道。
但还是没有多少人听,大家纷纷离开。
“那就干吧,你按照我的要求去种就可以了,损失就是我的,利润大家一起分享,不管损失与否,农民每年每亩都能有2000元的保障收入。” ”最终,毛松华做出了决定。
听说收入有保障,农民们犹豫了一下就同意了。随后,毛松华把村民们分成了六个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监管农产品质量。
“谁的田产量高、质量好,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红利。”这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合作社终于成立了。毛松华带领上庄村农民开始探索以土地入股形式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按照生态循环理念,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监管、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
他们会成功吗?
毛松华(前)介绍山里的各项产业。
毛松华(左一)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和村民的故事。
三年探索成为生态农业新亮点
然而,第一年,我们确实亏了,亏了几十万。毛颂华言出必行,亲自付出了代价。 “你怎么能向人要钱呢?明年谁会跟你一起成长呢?”
毛松华分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不开放。第二年,他自己出去跑市场。
毛松华本人从事销售工作。中专毕业后,他去卖电饭锅。夏天,他早上5点就起床,带着电饭锅,去山上给正在锻炼身体的阿姨们煮粥。几天后,他卖掉了很多电饭锅。后来他自己开了公司,当了老板。
自从合作社成立后,他又开始做起了销售。比如,他拿着电饭锅,在杭州各个小区门口摆摊,现场为他们做饭、烤鸡。
“大家一尝就知道味道如何,质量好不好。”毛松华说。这是最有效的广告。当然,他也经常被社区保安追赶。
一年多来,他还是积累了很多客户。深圳的企业都来找他订购,杭州的几个小区也来找他送货。第二年,我不再亏钱了。毛松华表示,今年预计会进行分红。
这个深山小村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是城市居民的迫切需求。
毛松华说,他们种植的农产品虽然质量不好,产量也不高,但绝对无污染,纯天然,所以价格比市场上高出很多倍。比如一斤大米可以卖15元。 。
经过三年的探索,这个山村现已形成“合作社+村民”共享发展模式,以“不化肥、不农药、不转基因、不除草剂”为标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成为新的农村新村。松阳生态农业模式亮点。
村里有一个作坊。
“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除了种植农产品,毛松华还想发展休闲旅游,让这个“沉睡”的原始山村繁荣起来。他组织了土豆节和其他活动,吸引了许多城市居民。
有一次,村里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名游客拍到了村民牵牛的照片,村民向游客收取了10元钱。
毛颂华听说了,非常生气。 “这里大家都是客人,怎么可以这样收钱呢?”
他立即组织农民开会,并表示:“以后谁再这样做,我就不买他的货了。”
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你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他总是告诉农民。
在互联网平台上,毛颂华推出了“订阅农场”,颇受欢迎。他说,现在全省各地已有十户人家在村里认购了自己的“农场”。
“你只需要花500元,就能获得上庄100平方米土地一年的使用权。”今年内,合作社将派出专家进行指导,种植的瓜果蔬菜归领取者家庭所有。
“这些还只是开始。”毛松华看着青山绿野,“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原标题《【初心在我身边】松阳上庄村:一位年轻党员与80多位老人致富的故事》编辑向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