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通8条直飞欧洲航线,旅客吞吐量近5000万,蓉欧班列连接14城
与此同时,龙泉山东侧的天府国际机场仍在加快建设中,设计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
成都至欧洲班列
从 0 到年份 1012 列
2013年4月,首条蓉欧快铁从成都青白江出发,重振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和国家西向南开发开放的区位优势。
然而,历时5年,成都至欧洲快铁现已连接14个海外节点城市,全面构建了一条从成都西至欧洲腹地、北至俄罗斯、北至俄罗斯的“Y”型国际物流大通道。南临东盟。
2017年,成都至欧洲班列共运营1012列,占中欧班列总数的近四分之一。总人口超过44亿,经济总量超过21万亿美元。成都制造的电脑配件、波兰的牛肉、法国的红酒、德国的啤酒,在成欧高铁上常年不畏严寒酷暑,川流不息。
2018年6月3日,成都国际铁路口岸(王洪强 摄)
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领事机构
从 0 到 17
直到1978年,成都还没有外国领事馆。但很快,这个数字就被打破——1985年,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成立,成为第一个外国驻成都领事馆。
随后,各国领事机构迅速涌入,包括德国、韩国、泰国、法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近五年来,澳大利亚、以色列、新西兰、印度、波兰、捷克、瑞士等国家的领事机构也紧随其后。相继获得批准。
2018年4月11日,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馆举行开馆仪式。
至此,成都成为中国驻内地第三个领事馆城市,在成都设有17个领事机构。
国际朋友圈
从 1 到 89
改革开放三年后,1981年6月22日,法国蒙彼利埃成为成都首个国际友好城市。让公众感到真实的是,在位于高新区的成都蒙彼利埃小学里,可以听到成都孩子们朗读的声音。
目前,成都已与全球89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
城市向外发展
”
我通常去盐市口、人民南路、春熙路等地方购物。当时还没有进口超市。
——摘自王妃在书院西街晒太阳
”
城市建成区面积
近10年增长81.7%
除了基于交通和友城关系的对外交流外,成都的城市本身也在不断扩张。 2007年,成都市建成区面积408.66平方公里。过去10年,这一面积增加了81.7%。
去年底,成都市发布新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东进、南扩、西控、北改、集中优化”的交叉方针,打造五个主体功能区,实现差异化发展。东南、西北、中部。相信这个数字很快就会再次更新。
△漆艺拍摄于双流合江镇狮子堡
成都保税区
292家外商投资企业上市一年
为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打造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四川自贸试验区于去年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4月4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
其中,成都自贸区自去年4月1日启动以来,已完成166项创新改革试验。自贸区新增企业2.9万家,新增注册资本3976.2亿元,其中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92家,新增注册资本85家。 %集中在高端服务业,逐步成为优质外资企业的聚集地。
城市经济腾飞
外贸门户
20年来进出口总额增长26.5倍
依托40年改革开放,成都目前已与全球228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20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6.5倍。截至2017年,成都共有世界500强企业281家,位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居民存款余额
近20年增长20倍
2017年,成都经济总量达1.39万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相当于世界排名第47位左右的葡萄牙水平。
地区GDP和人均GDP分别是1978年的386倍和194倍。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0年来增长了20倍。
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1978年增长113.5倍
40年来,成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显着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2017年,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918元,比1978年增长113.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98元,比1978年增长144.0倍。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当时最时尚的东西就是12英寸的黑白电视。每个月工资十块钱左右,足够养家糊口了。我怎样才能获得储蓄?
——牛市口张大爷
”
“老四件事”已成为过去
每100户城镇家庭拥有电脑84.9台
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存型消费逐步升级为发展型、享受型消费。 197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985倍和463倍。
改革开放前人们所追求的以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为代表的“老四物”已经成为过去。手机、电脑、空调等新兴家庭耐用消费品逐渐成为消费热点。
2017年,成都市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电脑84.9台、手机8部、汽车50.8辆。空调、洗衣机、冰箱、彩电普及率超过100%;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脑39.6台。 ,手机.9辆,汽车46.1辆,洗衣机、冰箱、彩电普及率已超过100%。
左手串串右手时尚
食品和购物
40年前的成都人生活拮据;
四十年后,成都人每周大约吃两顿火锅、三串串、五家茶馆;
40年前的成都,餐馆少,品种单一;
四十年后,成都将布满酒吧和西餐厅,从家乐福到伊藤,从IFS到太古里。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全世界最好的商品。
40年前的成都,没有进口食品;
40年后,郫县豆瓣早已风靡欧美街头。
一万三千多天
成都的每一个角落
一切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无论怎样改变
成都人依然
快节奏慢生活
喝碗茶,谈生意
在最有资质的苍蝇餐厅吃饭
永远闻成都的“梅花声”
也许这就是成都的魅力吧
*记者尹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