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桥大市场小咖主咖啡店:20多国咖啡豆打造50家连锁店,完成亿元融资
中新社记者 唐晓青
在湖南高桥市场一家名为“小咖啡大师”的咖啡店里,创始人景建华穿上咖啡师装,冲泡了一杯埃塞俄比亚咖啡。热咖啡的香气瞬间充满了整个店面。
“来自非洲20多个国家的咖啡豆被我们变成了几十种饮料。目前我们拥有近50家连锁店,并已完成1亿元A轮融资。”从事咖啡行业24年的井建华说。
非洲是咖啡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咖啡产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海拔高度,非洲种植的高品质咖啡长期以来受到市场的青睐。但由于流通环节较多,采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让很多中国咖啡从业者望而却步。
这一情况因中非经贸博览会和永久落户湖南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而得到改善。通过前者,中国咖啡从业者可以直接与非洲咖啡种植合作社对接,实现面对面交流、产品选择、下单。自贸区获批后,非洲非资源产品集散加工中心、非洲咖啡交易中心应运而生。
“多种非洲咖啡在展会上分组亮相,采购品种丰富,综合成本降低30%。”景建华表示,湖南自贸试验区还向商家发放了小型咖啡烘焙加工作坊证书,从业者可以设立咖啡豆烘焙工厂,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咖啡馆的需求,还可以销往其他城市。
目前,在中非深度经贸合作核心区湖南自贸区长沙区雨花区块,湖南高桥市场建设的非洲咖啡交易中心已入驻20余家领先的咖啡、茶类企业。企业,形成了一条非洲咖啡街。 。中心还专门设立了非洲咖啡豆展销区,汇集了来自非洲各国的优质咖啡豆,致力于打造非洲咖啡进入中国市场的集散和交易中心。
“去年,非洲咖啡交易中心销售非洲咖啡豆1500吨,今年在中非经贸博览会带动下,中心非洲咖啡豆销量预计将突破2000吨。”湖南高桥市场现代商贸城主任罗建军表示,通过非洲咖啡采购、研发生产、品牌孵化、展示销售,咖啡整体成本比市场同类产品低30%。中非咖啡全产业链正在加速发展,不少商家以非洲咖啡豆为原料,孵化本土咖啡品牌。 。
除咖啡豆外,优质的非洲芝麻、腰果、干辣椒等也成为从非洲直接进口到中国的非资源产品。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南非葡萄酒、埃塞俄比亚芝麻、乌干达牛角工艺品、纳米比亚猴面包果粉等非洲产品“上新”“回归”。
中国政府、企业和客商也利用进博会平台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湖南的机电产品、服装箱包、假发打火机等在非洲很受欢迎。
在马拉维展位上,马拉维政府农业企业项目国家协调员特德非常忙碌。 “我们带来了很多特色产品,期待通过这次进博会获得更多与中国的贸易机会,也希望中国合作伙伴能够找到更多与非洲的合作项目。”
中国商务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非贸易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不断上升的经贸曲线显示了中非合作的光明前景。中非经贸迈上新台阶,需要更多“非洲产品”、更多“中国制造”。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