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咖啡文化:全球咖啡馆之都的原创力与挑战
截至目前,中国咖啡馆数量已超过10万家,其中上海超过9000家,成为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一半以上的咖啡馆是精品咖啡或独立咖啡馆,展现了上海咖啡的原创性和活力。与此同时,如何保持这种原创性也成为行业的一个心照不宣的痛点。
对于热爱咖啡文化、经营过独立咖啡店的邱涛来说,他深知合适的生豆供应和烘焙渠道是多么稀缺和重要:“独立咖啡店或者小型连锁咖啡店,咖啡豆的日常消耗量可能只有3到5公斤,很难找到合适的咖啡豆。适当供应咖啡生豆及烘焙渠道。如果咖啡店直接购买烘焙咖啡豆,有时价格太高,有时达不到你想要的味道。但如果直接购买青豆,就缺乏烘焙条件。 ”然后,“共同计划”的想法就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6号厂房(总台央视记者郭振丹拍摄)
经过广泛的筹备,位于上海浦江镇的6号工厂,一座占地6000平米的共享咖啡烘焙工厂于2022年正式投产。邱涛开始尝试用“共享”的理念来保障咖啡豆的安全。上海咖啡的原创性。
“我们工厂目前有24个车间,6台烘焙机,25名员工。这些可以与独立咖啡馆、咖啡爱好者等‘共享’,他们可以利用我们的场地、设备和员工进行自己的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 ”邱涛介绍道。
在六号厂房的烘焙间里,记者看到两名工作人员正在烘焙咖啡豆。据邱涛介绍,这是浦东新区金桥镇一家独立咖啡馆的员工。这家咖啡馆的老板一直认为独立咖啡馆的基础是独特和高品质,所以他们找到了邱涛,想利用这个地方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追求自己的咖啡店甚至可以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邱涛说,除了独立咖啡馆外,六号厂还有不少顾客是个人咖啡爱好者。他们还可以利用这个地方“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咖啡梦想。邱涛拿出一盒印有婴儿照片的咖啡,介绍说这是为咖啡爱好者定制的产品。她别出心裁地用定制咖啡作为孩子满月派对的纪念品,让咖啡成为欢乐和爱意的载体。 “此前,一对接触咖啡的新人前来定制婚礼纪念品。一杯独特的定制咖啡成为了他们爱情的缩影。”
六厂员工正在包装定制产品(中央广播网记者 郭振丹 摄)
“这些都是我们设计的。”邱涛对六号厂的设计和整合规划能力感到非常自豪。在他看来,拥有设计团队可以让六号厂不仅可以加工和开发咖啡,还可以赋予咖啡更多的可能性。
2022年,上海老陈行谚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镇以“鞋池”为吉祥物。六厂随即围绕“鞋吃”IP形象打造了浦江镇文创咖啡品牌“鞋吃咖啡”。记者看到,“海芝咖啡”的礼盒和内置卡片上印有富有地方特色的上海谚语。 “喝咖啡的时候,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听到上海谚语的标准朗读和解释。” ”邱涛介绍,咖啡礼盒入选2022年“上海礼物”,也成为第五届进博会闵行区“非遗客厅”首个静态展示项目。
邱涛希望咖啡未来能够更多地成为一种文化载体,让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各种优质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传播。 “这样,咖啡文化本身就会更加包容、开放和丰富。”
“海芝咖啡”(央视采访受访者提供)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咖啡产区和咖啡品牌,我想让世界知道‘云南有好咖啡豆,上海有好咖啡’。”今年邱涛还策划了一款名为“山海”的产品。 “山”指的是云南,“海”指的是上海。该礼盒将包含来自云南的咖啡以及来自上海浦江的大米等产品。 “上海帮助云南已经26年了,我也想通过咖啡贡献自己的一些力量,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了解上海、了解中国。”邱涛满怀希望的说道。